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60℃机坪上的“安全守护者”

2025-7-10 09:5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18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实习生 金妙言 通讯员 管珺/ 文 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来自: 阜阳日报

   “飞机快来了,你跟我们一起去吧。”7月8日上午11时,记者经层层安检进入阜阳机场勤务组时,正遇上组员朱露露、张博准备执行接机任务。一件反光背心递来的瞬间,这场与高温、与细节“较量”的体验正式开启。

7 月8 日,阜阳机场的地勤人员正在进行飞机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前往机坪的路上,朱露露介绍:“这架飞机在阜阳机场停留1个多小时后,将载乘客飞往成都。我们的任务,就是保障它安全降落、平稳离港。”

  抵达机坪,记者被空旷的环境“震慑”——无遮无挡的烈日下,地面白晃晃一片,连一丝荫凉都寻不到。此时,朱露露和张博的“全副武装”显得尤为必要:墨镜、遮阳帽、口罩、防晒袖套、长裤,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

  “先检查地面是否有FOD( 外来物)或破损。”朱露露解释,FOD包括石子、金属片、塑料屑、小纸屑等,“ 这些小东西若被吸入发动机或扎破轮胎,后果不堪设想。”记者立刻睁大眼睛仔细搜索,但晃眼的阳光很快让视线模糊。“我们管这叫‘火眼金睛’——几万平方米的机坪,一点异常都逃不过。”张博笑着说,“安全无小事,马虎不得。”

  随着飞机降落的轰鸣声传来,张博手持指挥棒从容引导:平举示意滑入停机位,交叉手臂示意刹车;朱露露则冲向刚停稳的飞机,在发动机余热掀起的热浪中,迅速放置轮挡和反光锥——蒸腾的热气里,空气都在“晃动”。

  站在机坪不到20分钟,记者额头的汗水已顺着眉毛流进眼睛,防晒服紧贴后背,鞋子都发烫。“该穿厚底鞋的。”记者暗自懊悔。“机坪最高温能到60℃,我们穿的是单位发的厚底隔热鞋。你要是撑不住,我送你回休息室。”朱露露看着记者的凉鞋,语气里满是关切。

  张博开始绕机检查:从飞机头部逆时针绕行,仔细记录外表、轮胎、机轮刹车等部位的状态。“起落架刹车片、发动机尾喷口等都是高温部件,最高温度接近200℃,得等冷却一会儿再凑近。”朱露露补充道。约10分钟后,张博完成外部检查,又登机排查客舱故障;朱露露则带记者回到休息室,递上一瓶水。

  值班室桌上摆着几个900毫升的大水杯。“我每天至少喝五六杯。”朱露露说。卸下装备,她额前的头发被汗水黏成一绺,长袖工作服上印着大片汗渍。作为勤务组唯一的女性,她已坚守岗位15年:“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好。”墙角整齐码放的防暑物资,是机场的关怀,更坚定了她的信念。

  “我们是飞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朱露露坦言,勤务工作不仅要承受高强度压力,更要在恶劣环境中坚守。“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短暂休息后,她再次穿上反光背心,走进热浪。

  在机场这片高温“战场”上,像朱露露这样的坚守者还有很多:停机坪上,货运员扛运行李、加油员精准对接油管、监护员警惕巡视、保洁员穿梭清理;飞行区,场务人员顶着烈日守护净空;航站楼外,引导员挥汗疏导车流……正是这一个个在热浪中挺立的身影,用责任与汗水织就了坚实的安全网,让每一次起降都底气十足,让万千旅客的出行之路安全又安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