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 一所中学的烽火记忆

2025-7-15 09:45|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72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王宁 文/摄|来自: 阜阳日报

   7月的阜城西城墙附近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内,骄阳似火,阳光穿透一株明代古槐的片片绿叶,洒在一处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建筑上——这里就是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

  86年前,阜阳抗战中学在此创办,皖北地下党活动和指挥中心中共皖北特委机关在此设立。在这里,中共皖北特委带领皖北军民进行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抗日救国斗争,在皖北抗战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观人员聆听红色故事。


  古槐树下的星火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7月9日15时许,颍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党支部的7名党员在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房间内播放的抗日救亡歌曲,旋律激昂。

  “像《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抗日救亡歌曲,阜阳爱国学生早在86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这里传唱。此次党员活动,我们重温了昔日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很受教育。”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学银说。

  时间回到1938年。徐州沦陷后,阜阳城区不少师生开始转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坚持留下来。

  当时,阜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了解决爱国青年的上学问题,于1939年1月创办了阜阳抗战中学,由著名爱国人士、专署秘书任崇高担任教务主任。

  “任崇高先生思想进步、爱生如子,经常和学生在校园里的这棵明代古槐下畅谈抗日救国的理想抱负。”阜阳师范大学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新宇说。

  师生抗日救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被点燃。抗战中学自设立起就把政治训练放在首位,提出“政治重于军事”的办学方针,为各班配备政治教员,向学生讲解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但必然胜利。

  抗战中学共招生3次:第一次招生是在1939年1月,计划招收300人,实际报名600多人;第二次招生是同年暑假,学员增至1000余人;第三次招生是同年底寒假,在校学生进一步增加。

  烽火中的抗日热潮

  这所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迅速成为革命力量发展的摇篮。

  《中共阜阳党史大事记(1919—1949)》记载:抗战中学全校师生组成五个抗日救亡宣传队,踊跃参加“阜阳各界锄奸宣传周”活动。师生们冒着风雪,走上街头,高唱抗日歌曲,高喊抗日口号,举行集会演讲,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他们还组织乡村工作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分批开展宣传。

  “据抗战中学学员、原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牛维鼎生前回忆,师生每次走出校门演讲,都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老年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青年人激动得摩拳擦掌,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被进一步激发。”中共颍东区委党校教师明智说。

  “抗战中学在阜阳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价值,更体现于校园内设立了皖北地下党活动和指挥中心——中共皖北特委机关。”在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来自阜阳现代职业学校高一年级的讲解员田万里,向来访者讲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抗战中学成立后聘请的教师,部分是中共党组织委派或介绍来的,其中知名的有张建之、王鸿钧等。

  1939年5月,中共豫皖边区省委为了加强对阜阳国统区地下党的领导,派省委组织部部长兼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周季方到阜阳抗战中学组建中共皖北特委。

  随着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建立,革命火种很快在皖北大地上呈燎原之势。

  当时,周季方任书记,王鸿钧、张建之任委员,他们均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让中共皖北特委成为皖北地下党的活动和指挥中心。皖北特委还建立了中共阜阳工委、中共太和工委等,帮助各地党组织建立联络站,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实现了对全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

  “这三间瓦房就是周季方、张建之夫妇当时在抗战中学的住处,也是皖北特委机关所在地,他们把《淮流》期刊作为特委机关刊物,组织编写、发表大量抗日救亡的文章。”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徐晓阳指着旧址上的房屋说。

  永不褪色的印记

  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1940年1月,民国安徽省教育厅以办学内容与规章不合为由,命令抗战中学更名为“阜阳县立中学”,师生移至原停办的县中旧址上课。阜阳抗战中学只存在了短短一年时间。周季方则带领皖北特委在抗战中学旧址的家中秘密开展工作,直到1940年8月根据指示撤销中共皖北特委,建立中共皖北地委。

参观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


  尽管抗战中学仅存在短短一年,但其孕育的革命精神与培养的革命力量,却在皖北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年里,抗战中学培养教育了1000多名抗日救亡和建设人才,并为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部队中就有抗战中学学生七八百人。

  在原县级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奕云看来,抗战中学的创办尤其是中共皖北特委的建立,促进了党在皖北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党对群众抗日运动的领导。中共皖北特委带领皖北军民进行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抗日救国斗争,在皖北抗战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荏苒,当硝烟散尽,这片镌刻着革命初心的红色土地,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着使命。

  为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我市对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进行了复建。2021年5月,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的旧址复建完成,目前共设置全国抗战史、豫皖苏边抗战史、阜阳抗战史、阜阳抗战中学、中共皖北特委五个展示单元,并挂牌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红色教育基地、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4年多来,累计接待参观者6000余人次。

  如今,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如同一位革命见证者,向人们静静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也让抗战精神在这片土地得以继承和弘扬。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