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以民生“小切口”做实幸福“大文章”

2025-7-23 08:47|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591| 评论: 0|原作者: 汪乐意|来自: 阜阳日报

   炎炎夏日,在阜南县苗集镇张古村,部分独居老人有避暑需求。村干部及时开放村会议室供老人纳凉,并更换老旧空调。随后,又陆续开展照看留守儿童、传授增收技能、化解群众心结等服务,贴心又暖心。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群众“小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的“初心”。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基层工作者,就能敏锐察觉到群众的需求,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设身处地感受他们的难处。

  从“小需求”洞察“大民生”,考验的是为民服务的敏锐度。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不能因为事情小就不当回事,像村庄环境整治、农户饮水保障这些事,看似琐碎,却直接关系村民的生活质量。只有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才能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小投入”换得“大效益”,彰显的是民生投入的精准度。基层资源有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能浪费,更不能让公共设施成为摆设。张古村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懂得“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基层要实现小投入大效益,关键是找准群众需求的痛点和难点,精准发力。不管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供给,都应秉持这一理念,让每一分钱都花出实效。

  靠“小举措”凝聚“大民心”,体现的是干群互动的融洽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工作无小事。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次耐心倾听,都可能成为凝聚民心的“钥匙”。张古村把会议室变成纳凉点,不仅是空间用途的转换,也是干群关系的升华。这些“小举措”像春雨一样,滋润着群众的心田,拉近干群距离。

  在阜阳,张古村的“空调故事”并非个例。颍上县关屯乡连续5年敞开政府大院接待异乡“麦客”,免费提供吃住;颍东区在10个社区(村)开设暑托班,免费托管儿童;颍州区设立工会驿站,让户外劳动者有纳凉歇脚的地方……各地不断涌现的暖心举措,共同书写着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

  当然,基层工作既要有热乎气,也要因地制宜。群众有避暑需求,就想办法解决纳凉问题;留守儿童需要照顾,就开办暑托班;群众想增收,就帮忙寻找合适的致富门路……说到底,就是要眼里有群众、心里装着事,以一个个民生“小切口”做实幸福“大文章”。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