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天刚亮,“酱豆姐”徐丽丽便开着三轮车到地头挑选西瓜。她采购的量很大,不是用来解暑,而是制作祖传的西瓜酱豆。不久前,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安徽颍上:西瓜变“酱”香解锁西瓜的别样风味》为题,报道了她制作的西瓜酱豆,让这个藏在皖北乡村的美味火遍全国。鲜有人知的是,这罐酱香浓郁的西瓜酱豆背后,藏着一名皖北女性坚守和破局的动人故事。 五代传承: 从凉席晒酱到专业晒棚 “酱豆姐”徐丽丽的安徽天一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颍上县夏桥镇罗洋村,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进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余平方米的晒棚。掀开晒棚的纱帘,数百只黑陶盆整齐摆放在架子上,盆内装着拌好的西瓜酱豆。盛暑的骄阳似火,正是西瓜酱豆接受“日光浴”的好天气。走在小院内,空气中飘散着黄豆发酵的醇香、西瓜的清甜与辣椒的辛香——这是徐家人百年坚守技艺熬出的“老味道”。 “制作西瓜酱豆,要经过选豆、炒豆、焖煮、拌面、发酵、拌瓜、晾晒等程序。其中,晾晒是最后一道关,也是决定口味的关键。”43岁的徐丽丽走近一盆西瓜酱豆,用小木铲轻轻翻拌。“俺家做西瓜酱豆的技艺,已经传了百余年,到我已是第五代。” 她记得小时候,长辈把酱豆铺在凉席上露天晾晒,常引得蝇虫嗡嗡飞,大人只能挥着蒲扇赶。“那时候不讲究食品安全,能有口咸香下饭就知足了。”如今,不锈钢支架撑起晒棚,纱网挡住灰尘和蚊虫,晒出的西瓜酱豆既保留阳光晾晒的醇香,又确保了卫生。 徐丽丽介绍,西瓜酱豆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简单里藏着讲究——西瓜要选甜度高的红瓤瓜,发酵时的温度、湿度全凭经验拿捏。“这是手艺人坚守多年积累的经验。” 创业“破局”: 客户来自全国各地 “起初没有想靠这项传统技艺创业。”徐丽丽坦言,她当时认为,皖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酱豆,哪会有人买?十年前,离婚后的徐丽丽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打零工、做幼教,日子忙忙碌碌。即便如此,每年夏天,她都会效仿姥姥和母亲,泡黄豆、炒豆瓣、拌西瓜瓤,自己动手做西瓜酱豆。“我一次至少做一大盆,除了自己吃,还会送些给街坊邻居尝尝,大伙都夸我的西瓜酱豆好吃。”徐丽丽乐呵呵地说。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上网时,徐丽丽刷到一个卖传统美食的视频。“主播的话点醒了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也没条件自己动手制作西瓜酱豆。我有技术,做的西瓜酱豆这么好吃,为啥不想办法卖出去?”徐丽丽想到此,便动起创业卖西瓜酱豆的念头。2021年6月,她改造家里的空房,注册公司、申办营业执照、申请“徐富辰”商标,开始创业。 “我学着拍抖音短视频,介绍西瓜酱豆的制作方法,并开通抖音小店,试着在网上售卖。乘上了电商对‘三农’题材视频流量扶持的东风,我的小店从最初日销几单,到后来几百单、两三千单,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江浙沪皖较多,逐步打开局面。”忙不过来时,徐丽丽喊来妈妈、嫂子帮忙,又招来周边留守妇女一起干,还租赁闲置院落,扩大生产。 如今,徐丽丽创办的天一食品已经拥有20多名员工,营业额从2016年40万元,攀升至2024年380万元,今年可达500万元。去年,“颍上西瓜酱豆”被认定为颍上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别),产品还进入当地的大润发等线下超市售卖。 “央视报道提升了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多客户主动找到我们联系购买,也有不少网络主播联系我们,愿意帮我们带货,对于做大做强地方传统美食,我更有信心了。”徐丽丽说。 热心分享: 西瓜酱豆这样做 徐丽丽的西瓜酱豆的商标是“徐富辰”,这里藏着她的小心思:“‘富’‘辰’是我两个孩子的名字,有‘富足’‘星辰’的意思,我想让如星辰般的平凡人,都过上富足日子。” 对于有兴趣自己制作的朋友,徐丽丽不吝分享制作方法: 1、选用东北黄豆炒熟(相比本地黄豆,东北黄豆饱满少虫、价格实惠)。 2、煮熟带闷1个小时,晾晒控水至黄豆皮微微发皱。 3、黄豆拌面,放入鲜黄蒿,发酵4至5天出食用霉。 4、簸去霉菌,放上打碎的西瓜瓤,放入大棚晾晒发酵两个月左右。 5、分装,放置阴凉通风处保存。 6、食用时取适量,辅以葱姜辣椒炒香,也可加入牛肉粒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