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在阜阳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博物馆里讲述文物历史,在火车站帮旅客扛起行囊,在公益托管班“看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假期里,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暑运一线、文化场馆、公益托管班等场所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连日来,记者走进阜阳火车站、阜阳市博物馆、颍东区袁寨镇等地,探访了部分志愿者的别样暑期。 “小甜橙”为暑运护航 地点:阜阳火车站 人潮中,“00后”大学生张明阳身穿写着“小甜橙”字样的志愿马甲,弯腰帮一位老人拎起沉重的行李箱。“K1505次列车在2楼A3检票口,您坐电梯上去右转。”“推婴儿车可以走绿色通道,我带您过去……”将老人送上火车后,张明阳又忙着为旅客做指引,嗓音已有些沙哑。这是近日发生在阜阳火车站的一幕。 暑运高峰期的车站人潮涌动,虽然开着空调,但张明阳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家住阜阳火车站附近的张明阳,每天8点半准时到岗,下午5点半才离开,午休时间也常常被旅客的求助占据。尽管辛苦,他却乐在其中。 张明阳是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进入铁路系统工作。这次参加志愿服务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前了解了铁路行业,很有意义。”他说,原计划志愿服务周期为一个月,现在已准备整个暑假都在车站做志愿服务。 7月15日,由共青团颍泉区委、上海铁路局阜阳北站团委、阜阳北站关工委、阜阳市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联合发起的“小甜橙”暑运志愿服务启动。经过线上培训、应急演练等环节,包括张明阳在内的60名志愿者“上岗”,在阜阳火车站为旅客提供便民服务,护航暑运。 此外,临泉县关工委、社工部、团县委发起的临泉县2025年暑期大学生高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1日启动,80名临泉籍大学生志愿者,身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红马甲、“小甜橙”马甲,在临泉高铁站开展志愿服务。 “阜博红”守护城市记忆 地点:阜阳市博物馆 “大家猜猜郢爰金币是哪个时期的文物?”阜阳市博物馆里,10岁志愿者闫诗怡手指着玻璃展柜,面对20多名参观的小朋友,声音清亮地讲解起文物的历史。 2024年春节期间,经过报名申请,闫诗怡成为市博物馆一名志愿者,加入“阜博红”志愿者团队。今年7月,她还被评为“阜博红”2024年度十佳志愿者。 暑期,不少市民选择到市博物馆进行“文化纳凉”,该馆参观人数显著增加,需要大量志愿者。家住颍东区的闫诗怡,假期里每周都会到市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两次,每次服务3到4小时。为更好地做好解说服务,闫诗怡准备了大量学习资料,还整理出一套讲解词。“虽然背讲解词比背课文难多了,但是这个过程很有趣,还能学到知识。”她说。 跟随女儿的脚步,闫诗怡妈妈汪晓慧也加入了“阜博红”,目前还在接受培训。“穿上红马甲,我们就是阜阳的‘活名片’。”培训时,汪晓慧把老师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记者从市博物馆了解到,目前“阜博红”志愿者团队共有成员182人,其中成人志愿者43人、青少年志愿者139人。暑期,约80名志愿者固定参加志愿服务,为市民做好讲解、指引等服务。 公益托管班里“带娃” 地点:颍东区袁寨镇范沟居 这个暑假,颍东区袁寨镇范沟居的农夫菜园,成了公益托管班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菜园里郁郁葱葱,长满了茄子、辣椒、黄瓜、丝瓜等十多种蔬菜,孩子们化身“小农夫”“小厨师”,争先恐后地摘菜、做饭。 想到将公益托管班的课堂搬到菜园里的,是来自多所大学的志愿者们,其中就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三学生李俊豪。家住附近的他,暑假里不仅在公益托管班为孩子义务辅导作业,做好防溺水知识宣讲等,还带领孩子们到村里的农夫菜园上起“劳动课”。“摘菜很辛苦,但也很有趣。”托管班里的学生李熠开心地说。 “想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摘菜、做饭,体会农民种菜的辛苦,在生活中更加珍惜粮食。”李俊豪说,虽然“带娃”很辛苦,但能帮助村民解决带娃难题,自己也从中锻炼了实践能力,觉得付出很值得。 据悉,为了解决部分家庭面临的“谁来带娃”问题,颍东区总工会连续三年开办假期公益托管班。今年,全区设立了10个暑期公益托管班,招募李俊豪在内的6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300多名孩子提供托管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托管班里,为孩子们送去了多彩的暑期生活,用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