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从“蓄洪洼地”到“鸟类天堂”

2025-8-18 08:57|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96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张天峰 通讯员 常佩远 杨露琪 文/摄 |来自: 颍州晚报

蒙洼蓄洪区风光 闫保彬 摄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首站便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作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殷切嘱托,为淮河治理与生态保护指明方向。五载春秋更替,这片土地以万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回应总书记关切。从“人水相抗”到“人鸟共生”,蒙洼的蜕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阜南影友在蒙洼拍鸟 李占淮 摄


  蒙洼兴起观鸟热

  8月17日5时30分,记者随阜南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占淮一起来到蒙洼蓄洪区。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田野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三五只白鹭掠过种满芡实的水塘,蒙洼在阵阵鸟鸣声中苏醒。

  “大家动作轻点,看,那边有两只青头潜鸭。”循着李占淮手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芡实塘深处,两只青头潜鸭正带着幼鸟觅食、嬉戏。李占淮调好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在我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4月公布的全国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仅2555只。因极为稀有,青头潜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我2012年在这里蹲守多日,只拍到十几种鸟,现在随便一个清晨就能记录20多种鸟。”李占淮展示着手机里的影像库,东方白鹳衔枝筑巢、彩鹮湿地觅食等珍贵画面一一闪过,他颇感自豪。“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4月,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到访’蒙洼,吸引了来自北京、南京、合肥等地观鸟者慕名而来。”

  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永民长期从事鸟类观测调查研究工作。其团队监测显示,近年来,蒙洼及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鸟类多样性显著提升。截至目前,该区域已观察记录到150余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其中,青头潜鸭、东方白鹳在此筑巢并成功繁殖后代,充分体现了该地区生态系统保护的成效。

彩鹮捕食 李占淮 摄


  “鸟类天堂”的生态密码

  野生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为何蒙洼这片曾经饱受水患的土地,如今却成为鸟类“天堂”呢?

  李永民指出,蒙洼首先有其地理优势,该区域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每年有数以万计只水鸟(含涉禽)沿此路线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这一地理优势,首先保障了有鸟儿从这片天空经过。”李永民表示。

  怎样从“有”变“留”?阜南县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汪子洋认为,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系统治理之功。过去,王家坝地区因淮河水患频繁,土地易涝,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阜南县实施了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工程、洪汝河治理工程、陶孜河治理工程、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工程等水利工程,畅通了水网、拓宽加深了河道,促进当地从“季节性湿地”向“永久性湿地”转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占地7054.47公顷的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通过验收,该湿地公园面积位居安徽省第三、阜阳市第一。其中湿地面积占6761.71公顷,湿地率达95.85%。目前,湿地公园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配备100名专职护林员,安装21处智能监控系统,构建‘天上看、地上巡、网上管’防护网,保障了蒙洼地区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汪子洋表示,阜南县还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常态化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教育活动,计划新建2座鸟类监测塔,进一步提升科研监测水平。

  阜南县农业部门有关人员表示,蒙洼地区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利用滩涂、洼地、坡地等地,发展水生林草和生态养殖、藕渔共生等,走出了一条适应性产业发展之路,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更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目前,当地发展芡实、莲藕种植4.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4.8万亩,阜南芡实等3个农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称号。

东方白鹳筑巢 李占淮 摄


  群众变身“护鸟员”

  阜南县王化镇农民闫保彬的镜头里,记录着蒙洼人的生态觉醒。这位曾亲眼见证蓄洪之痛的“庄稼汉”,如今是知名的“护鸟摄影师”。2024年6月,他和父亲闫怀忠发现2只东方白鹳筑巢,父子俩义务巡护,劝阻农事干扰,守护幼鸟成长。“以前怕水来,现在盼鸟来。”闫保彬的话道出了蒙洼群众的心声。

  记者在蒙洼采访时了解到,群众自发爱鸟护鸟成风。他们不捕鸟、不毁巢,田间劳作时主动给鸟儿留口粮,孩童见鸟也不追逐。遇受伤鸟儿,有人带回家悉心照料再放归。在大家守护下,蒙洼鸟鸣渐稠,人鸟共舞成湿地美景。

农户采收芡实


  生态红利发挥“乘数效应”

  生态改善催生“美丽经济”。依托湿地资源,阜南精心打造了一条集观鸟赏景、红色教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蒙洼百里旅游廊道,通过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季、蚬子美食文化盛宴、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等特色文旅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3月至4月举办的中岗镇油菜花文化旅游季和曹集镇蚬子美食文化盛宴期间,当地共接待游客12.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60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30余万元。当地一些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方式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们正规划‘淮河风情百里画廊IP’,推动‘生态+文旅’‘湿地+研学’‘文旅+百业’融合。”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赵敬斌介绍,目前,沉浸式观鸟线路开发等项目已启动,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从“蓄洪洼地”到“鸟类天堂”、从“鲜有问津”到“游人如织”,蒙洼的蝶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见证。如今的蒙洼,正徐徐展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环境优”的壮丽画卷。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