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喝下苦瓠子汤后中毒住院

2025-8-18 09:26|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902|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段华梅 实习生 贾傲雪 通讯员 曹亚|来自: 颍州晚报

   因为喝了一碗瓠子汤,市民李先生(化姓)上吐下泻,住进了医院。所幸医生及时救治,李先生已经脱离危险,康复出院。

  8月9日中午,李先生急匆匆地冲进安医大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只见他捂着肚子,面色痛苦。“医生,我腹痛、腹泻,还恶心呕吐。”听了李先生的描述,医生初步怀疑是肠胃炎。“早饭吃了什么?”李先生回答:“喝了一碗瓠子汤,特别苦!”医生立刻警觉起来。急诊科迅速展开检查,结果令人震惊:李先生出现严重血液浓缩和肾功能损伤,随即被收治入院。由于发现及时,经过积极治疗,李先生已于8月13日康复出院。

  那么导致李先生中毒的“元凶”究竟是什么?正是那碗苦瓠子。瓠子与丝瓜、葫芦等同属葫芦科,在特定条件下(如生长环境不佳、杂交变异等)会产生剧毒物质——葫芦素。瓠子中葫芦素含量越高,口感就越苦。更严重的是,这种毒素无法通过漂洗或加盐去除,而且耐高温,日常的炖、煮、蒸等烹饪方式都无法将其破坏。

  安医大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张为明介绍,吃苦瓠子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量和个人体质,症状通常在12小时内快速出现。轻度中毒者会感到口唇发麻,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度中毒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跳加速;重度中毒者则会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脱水、肝肾衰竭,甚至昏迷。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医院主要采取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因此一旦中毒,务必及早就医,避免被误诊为普通肠胃炎。

  很多人认为“苦味能去火”,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会多想。现在正值夏秋瓠子上市季节,该如何预防呢?张为明提醒,事实上,除苦瓜外,其他葫芦科瓜类(如丝瓜、瓠瓜、黄瓜、冬瓜、甜瓜等)如果尝起来有明显苦味,就可能含有毒素。即使是少量毒素也可能引起中毒,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尝一小口”,遇到苦味瓜果应立即丢弃,并漱口清洁,切勿继续食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