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金秋颍州庆丰收马寨生姜香四方

2025-9-24 09:20|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299| 评论: 0|来自: 阜阳日报

  金秋九月,颍州大地铺开一幅丰收的画卷。9月23日,马寨镇朱大庄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人潮涌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颍州区主场活动在这里火热举行。农民放下农具、登上舞台,用歌声舞步表达喜悦,田间地头的瓜果姜薯“走”上展台,引来四方宾朋争相采购。

  9时23分,活动在欢快的歌舞中拉开帷幕。舞台上,由马寨镇欧庙村18名村民组成的舞蹈队格外醒目——她们身着红色运动装,一段舞蹈跳得朝气蓬勃。“排练了整整一个月,就为今天把最好的表演献给乡亲。”领队徐祯笑道。作为镇环保办主任,她利用晚间时间组织17名妇女排练,“丰收节是咱农民自己的节日,我们要用舞蹈跳出新时代农人的精气神。”

  台下,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朱大村村民朱大爷抱着小孙子连连称赞:“以前秋收就是埋头干活,现在还能看演出、逛集市,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广场另一侧,40多个农产品展位排成长龙,“C位”无疑属于马寨生姜。展台上,一块重达4斤、沾着新鲜泥土的生姜引得众人围观。“这是今早刚挖的‘佛手姜’,姜头足有20多个。”生姜协会负责人李如修自豪地介绍。如今,马寨生姜种植面积近4000亩,年产量1.7万吨,凭借“小而辣、风味足”的特点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颍州农业的“金名片”。

  马寨生姜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中味凯沣公司的展柜前,姜粉、姜片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去年我们入驻马寨,看中的就是这里生姜的品质。”负责人朱玉田表示,公司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八成产品销往国外。

  此外,马寨猪蹄也香气四溢,京九饭店负责人李大伟连夜赶制的100多只真空包装猪蹄,吸引食客争相购买。“卤猪蹄,我们家已经做了三代,许多老顾客都是提前发微信预订。”李大伟说,他爷爷那辈就推着小板车在集市上卖卤菜,到了父亲那辈,开始转到门店经营。“马寨猪蹄美味代代传的诀窍是新鲜,只用新鲜生猪蹄,每天卤制的量少,很快便被一抢而空。”

  马寨镇姚楼村还特意带来了烤箱蒸烤蜜薯,香气喷鼻,让参观群众免费品尝。“榴莲蜜薯、烟薯最适合烤着吃……”姚楼村工作人员介绍,全村种植了1000多亩红薯,其中,村集体种植了80多亩,年收入达5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分红。

  放眼整个展区,瓜果蔬菜鲜亮饱满,蟹肥鱼鲜畜壮禽欢,展现出生态农业的勃勃生机。

  这图景背后,不再仅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更是新时代农民用智慧与汗水绘就的丰收画卷。一块生姜、一只猪蹄、一个红薯……这些看似寻常的“土特产”,背后是精湛的技艺传承,是因地制宜的产业探索,是“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它们从田间地头、农家作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天的活动高潮当属“颍州区生姜优质高产竞赛”颁奖仪式。经过专家一周测产,于龙飞家庭农场选送的重达11斤、形如佛手的红芽姜夺得一等奖。这块姜长28厘米、宽32厘米,有50多个姜头。据悉,本次竞赛吸引17户姜农参与,旨在以赛促产,推动生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丰收节不仅是欢庆的时刻,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颍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要继续发挥农业部门的服务和技术支撑作用,让藏在田间的“土特产”跳出农门,变身市场认可的“金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郝思雅 闫翊)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