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城西有个云栖村 田园牧歌醉游人

2025-9-30 09:05|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47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驱车沿刘锜路向西,行至颍柳路时从主路转入辅道,便可驶入一段乡间道路。打开车窗,青草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逃离城市喧嚣的惬意之感涤荡心间。复行数里,一片充满田园野趣的园子便映入眼帘——云栖村游园到了。

云栖村游园一角


  这里曾是古颍州西湖的核心区,见证过欧阳修与苏东坡荡舟吟诗的场景。如今,在70后创业者齐海林的打造下,该园区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游园,游客来此可感受千年文脉、尽享田园生活的惬意。

马术表演


  游园里的古今碰撞

  走进云栖村游园,游客首先会被一座马鞍状的毛竹建筑吸引目光,这是游园跑马场的特色建筑。场内,一匹通体雪白、体态健美的荷兰马正悠闲踱步,它有个霸气的名字——白龙马,得名于环绕游园的白龙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骑上白马,闲庭信步,自是一番自由惬意。

  下马继续在游园内行走,不久便可见一片古色古香的木质茶亭,这是游园的围炉煮茶区。茶艺师身着宋制襦裙,正手持茶筅演示宋代点茶技艺。端坐茶亭,可动手研磨茶粉、击拂茶汤,体验“分茶”的雅致,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文人雅集。

  品过香茗,再走几步,便来到一片充满后现代气息的赛博朋克区,这里有十多座金属材质的夸张人物造型,或站立或俯身,以极具未来感的姿态立于草坪之上,灯光亮起时,金属光泽与田园绿意交相辉映,成了年轻人打卡的“网红点”。

  园区内,还有亲子家庭最爱的窑烤面包区和民俗文化集市。红砖搭建的烤窑前,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可食用颜料在面包胚上绘制国旗、卡通图案,完成后由工作人员送入烤窑烘焙。民俗集市上,临泉毛笔匠人教游客握笔蘸墨,剪纸艺人用巧手剪出花鸟鱼虫,游客不仅能看,还能亲手体验,在动手间感受阜阳非遗的魅力。乡村酒吧里,帅气的调酒师精心调制出颜值口感并存的云栖特饮。舞台展演区,时常有戏曲、民谣演出。每到周末,草坪篝火区会燃起熊熊火焰,游客围着篝火唱歌、做游戏……这里没有城市的快节奏,只有慢下来的惬意与快乐。

乡村酒吧


  从摆摊卖气球到复刻千年文脉

  “千年之前,这里曾是古颍州西湖的湖心,欧阳修、苏东坡就在此地荡舟吟诗。”云栖村游园负责人齐海林指着脚下的土地对记者说。

  这位70后创业者的人生,始终与“打拼”二字紧密相连。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齐海林早早踏入社会:搬过砖、蹬过三轮车,开过格拉条店,在广场上卖过气球,还曾远赴义乌批发小玩具回乡售卖——只要是合法谋生的生意,他都努力尝试。

  转折发生在9年前。2016年,他承包了七渔河东赵庄20亩地种绿植。一次与当地文化工作者闲聊时听说,这里是古颍州西湖的核心区,北宋时欧阳修在此泛舟,写下“轻舟短棹西湖好”,苏东坡更赞此地“未觉杭颍谁雌雄”。后来,因淮河改道、泥沙淤积,湖面成了平地。离此不远处有一个小欧庄,村民多姓欧阳,据传是欧阳修第四子欧阳辩的后裔。

  “这里竟然是一块文化宝地,那我就来好好做做这篇文章!”齐海林格外兴奋,决定打造一个沉淀历史的农庄游园。2023年,他关掉经营多年的保洁业务,拿出全部积蓄,正式开启复刻千年文脉的文化追梦之路。别人不理解,他就回答:“钱可以慢慢赚,但历史不能丢,我想为阜阳人打造一个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窑烤面包


  史料里找线索、工地上抠细节

  “复刻文脉不能瞎搞,要有史有据,说法要能站得住脚。”为验证游园所在地为古颍州西湖故地,齐海林钻进了阜阳市档案馆和阜阳市博物馆,寻找佐证。

  2023年夏天,阜阳市档案馆的史料室里,他蹲在地上翻《颍州志》,找到“颍州西湖在州西三里,宋时与杭州西湖并称”的字样。“这个距离,与我的游园位置相符。”齐海林很兴奋。随后,他还在阜阳市博物馆里查到一幅清代《颍州西湖图》,图中“会老堂”“宜远桥”的位置,与现东赵庄的地形吻合。“那天走出阜阳市博物馆,我的心里像揣了团火。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我一定要把游园做好!”

  2024年6月,在七渔河社区的支持下,以欧苏文化为主题的云栖村游园正式开工。齐海林成了工地上的“细节控”。茶亭的飞檐角度,他对照《营造法式》调整了三次;赛博朋克雕塑的材质,他跑了多家工厂才定下“白天融于自然,夜晚发光不刺眼”的合金。

  “齐老板天天跟我们磨:砖得用阜阳本地的青灰砖,不能用外地的仿古砖,不然就少了地域特色!”施工人员老王笑着说,为了复原宋代“钩栏”(栏杆)的花纹,齐海林带着工人去颍州西湖遗址公园,蹲在地上研究了一整天。

尽享田园生活


  从“一个人的梦”

  到“一群人的家”

  在齐海林看来,自己打造的不是传统农家乐,而是一座从阜阳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生态村落”。

  根据他的规划,云栖村不仅将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还要能带动周边发展。通过“文化+生态”模式,游园直接吸纳当地村民就业,有的负责园区保洁,有的参与文化讲解,有的售卖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村民多了一份收入。

  同时,游园还利用空地,为市民打造可供认领的“小菜园”。市民可以带孩子认领一分地,这片土地既可由市民独自种植,也可由园区代为管理,让市民在乡间感受种植收获的快乐。

  “阜阳需要这样的地方,让大家记得住历史,同时享受田园生活。”齐海林希望,将这里打造成市民远离喧嚣的“后花园”,成为阜阳文化传承的“新名片”。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