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田埂上的“科技良方”

2025-8-20 08:45|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01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梅飞 通讯员 王东方|来自: 阜阳日报

  “叶片舒展,姜杆挺直了腰,多亏裴老师的帮助。”日前,颍州区马寨镇张小庄村党总支书记王献化到地里察看生姜长势,用小铲挖开根部土壤,白白的须根密密麻麻扎在土里,透着旺盛的生命力。

  “苗情已经恢复正常,接下来要做好施肥、培土。”一旁,王献化口中感谢的科技特派员裴兰新轻轻抚摸叶片,指尖传来厚实的质感。

  不久前,这片姜田还是另一番景象。6月的一天,王献化到田里时突然发现,连片的姜苗没了往日生机——叶片像被抽走了精气神,蜷成一个个发蔫的小筒,原本翠绿的姜杆泛着病态的黄,在热风里有气无力地摇晃。

  “这是村里第一次集体流转土地种生姜,眼瞅着要出问题,心里急啊。”蹲在田埂上,王献化眉头紧锁。他掏出手机,拨通了裴兰新的电话。

  “这是田管不到位引发的根结线虫病,若防治不及时会大面积传染。”排查一圈下来,裴兰新心里有了初步判断。

  据了解,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张小庄村集体流转14亩地尝试种植生姜,租地、买种姜、建灌溉设施、购大棚钢管等共计投入近17万元。

  从选种、催芽到播种、田管等,村干部一边请教老师傅,一边摸索着干,没成想遇到病虫害。

  “别慌,调整过来就行。”站在田埂上,裴兰新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纸笔,边画边讲:“第一,马上喷施一次阿维菌素和氟吡菌酰胺杀虫剂,防治害虫;第二,减少浇水量,等土壤表层见干后,再浇一次小水,水里加点腐植酸,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根系发育;第三,把田埂边的杂草除干净,增加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接下来一个月,张小庄村的生姜田成了裴兰新的“牵挂”。他隔三差五到地里观察,指导田管。7月底,姜地有了明显变化——原本卷曲的叶片舒展开来,透着健康的深绿色,姜根重新生长出来。

  “以前种庄稼全凭老经验,这次才知道,科技真有大作用。”王献化估算一下,按照生姜目前长势,亩产可达9000斤,以2.5元/斤价格出售,收益还算可观。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