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人不可不知的一首诗,那就是李太白吟咏管仲与鲍叔牙的诗,叫《箜篌谣》。诗中写道:“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无疑,这是一首劝人慎交友的诗,有榜样,有标杆,也有教训,有前车之鉴。榜样标杆是“严子陵与刘秀(光武)”,有“管仲与鲍叔牙”;教训有西周时的管叔与蔡叔,管蔡叛乱的典故成为后世鉴戒。“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读到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言事议论的诗,显然非典型的李白诗歌。李白诗多天马行空,漫无际涯,几无迹可寻,横冲直撞,以心为法,全然蔑视作诗法则。此诗却循规蹈矩,循循善诱,层层递进,举事说理,生怕人听不进。诗结语在“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其感喟、遗憾绵绵不绝,人心不可测,这该是多大的遗憾啊! 回说“管鲍”。但凡去过颍上的人,怕少有人不去参谒管鲍祠的。为先人立祠,旨在表旌弘扬先人德行。管鲍之交,更成了令人神往的莫逆之交的典范。颍上的分金亭是管鲍之交真情实景的佐证。朋友合伙交易,一个舍多取少,尽管内囊羞涩;一个出力多,宁愿多分与友,于是互相争持,面红耳赤,最后不得已,各取其半。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人际交往,又生逢春秋乱世,却都互相想着对方,这是何等的境界!难怪李白大喟:“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此刻,管鲍即是一面镜子,照耀人生二千多年,彪炳至今,仍照耀人心。 《说苑》中有段记载是管仲自述与鲍叔牙之交的根由,一“知我”,一“知己”。知我,故知我的“不怯”“不肖”“不贪”。两心相交,互为镜鉴,故而便可理解鲍子死,管仲捶胸顿足,揪着自己衣襟大哭不已的情状了。鲍子先行,知己已去,管仲大恸,后继者李白亦感同身受,不由地问:“何人继其踪?” 显然,李白写的都是管鲍早年的人生故事,也都是发生在颍上的故事。那时管仲怀才不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遇明君”,人生尚未发达,还没有去齐国做宰相。因家贫,只好跟随好友鲍叔牙“负贩于南阳”,做点小生意。于是,才有了分金亭的典故。分金是最考验人心的时刻,分金亭让世人知道先辈曾有怎样崇高的德行,也算立个镜子,时时照照自己。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