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阜城1600万平方米绿植每天“喝水”约4000吨

2025-8-22 09:32|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605|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通讯员 刘亚鹏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近期,虽然已经立秋并“出伏”,但高温天气仍在持续。记者从市园林管理处获悉,受高温天气影响,阜城约1600万平方米绿植每天需“喝水”约4000吨。

  高温持续,绿植“喊渴”

  今年夏季以来,阜阳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等级不断攀升。尽管节气已进入立秋,也过了“伏天”,但城市绿化苗木仍面临严峻考验。市园林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全力投入到“抗旱保绿”的工作中。

  城区绿化面积广、苗木数量多,总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800余名园林工人采取“分片管理”的方式,确保责任到人——将城区划分为32片“责任田”,公园、道路绿化带、街头游园等区域均安排专人负责,不让一棵苗木“掉队”。

  为避免正午强光下浇水损伤植物根系,园林工人选择在早晚“错峰”作业。凌晨5点,天刚破晓,他们已推着水管开始工作;傍晚6点至夜间10点,依然坚守岗位。60余辆洒水车、灌溉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移动泵站、喷灌设备全面启用,一道道水柱滋润着草坪与树木,为干渴的苗木送去清凉。

  对于新建绿地、新栽苗木、长势较弱的老树、开花灌木及不耐旱植物,工人为它们“开小灶”,采取灌根、喷灌、叶面喷水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养护,确保每株植物都能喝足水。浇水频次也因“苗”而异:松类、栾树等耐旱植物适当少浇,耐旱性较弱的则保持土壤湿润。

  为锁住水分,园林部门在淮河路、沙河路、阜南路等主要路口及草花带,铺设了约1万平方米的彩色覆盖物,既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又能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墒情,为苗木撑起“保护伞”。

  据统计,7月1日至8月4日,市园林处29家养护单位(其中城南9家)总取水量约14万吨,总计浇水面积1598.48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多月来,阜城约1600万平方米绿植“喝”了14万吨水,平均每天“喝”水约4000吨。“近期高温天气仍未缓解,因此每天用水量没有明显下降。”市园林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非高温时段,我们主要对新补栽苗木、喜水植物、地势较高不易存水的植物进行‘精确浇灌’,其他绿植并非每天浇灌。因此,非高温时段每天用水量粗略估计约为1400吨。”这位工作人员介绍。

园林工人为绿植浇水


  水源主要来自河水、中水

  “阜阳园林用水的水源,包括城市内河、中水(再生水)以及城市排水管网中的水。”市园林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个多月以来,在各养护单位的园林绿植浇灌作业中,共动用水泵2887台次,从城市内河和排水管网中直接取水125157吨;动用车辆650车次,从中水取水点取水6464吨;从园林取水点取水1240车次,共计12350吨。

  除直接从阜城各内河取水外,近年来,市园林处还在主城区及城市东部部分地区的沿河地段建设了园林取水点。目前已建成6个,分别位于泉北梅园附近、宝龙小区斜对面的中清河沿岸、北京路南侧济河沿岸、人民路西路南侧的七渔河沿岸等处。这些取水点靠近河岸,通过大泵从河中抽水,接入取水口,并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地,方便养护单位的罐车取水作业。

  据悉,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指标,可以满足某种使用要求的水资源。市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介绍,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生成中水,一部分达标排入自然水体,另一部分则用于市政用水。

  近年来,我市利用升级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水)补充生态用水,在污水处理厂北门安装了2台中水取水水鹤,并在沙河路、阜涡路、开发区新阳大道沿线设置了12处中水取水点,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每日可为园林、市政及环卫提供1万吨用水。

  此外,部分养护单位也因地制宜,从城市排水管网中抽水用于绿植浇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