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为民为企解决急难愁盼】产教融合,“双向奔赴”育人才

2025-8-26 08:48|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63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通讯员 陈晓东|来自: 阜阳日报

  在位于阜合产业园区的祺力汽车现代化组装车间,“00后”实习生宋成成正专注地调试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模块。这位阜阳技师学院2021级汽修专业的“准技师”动作娴熟,利落地完成配件检测与组装。“在学校实训室里学过这些设备,上手很快。”他拍着身旁的智能检测设备笑道,“现在闭着眼都能摸清电路走向。”

  从课堂原理学习到实训真机拆解,再到企业淬炼绝活,宋成成的成长轨迹,正是我市破解产教融合难题、培育技能人才的生动写照。

  阜阳技师学院在阜合产业园区设立了专门的校企对接岗位,作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负责该项工作的谢廷海介绍:“每年企业都会提供大量实训机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精准匹配,把学生送到合适的岗位上。”

  通过“校中厂、校中企”模式,该校与航天科工、西门子、比亚迪等10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新兴专业,并与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构建起“课堂学原理—实训拆真机—企业练绝活”的三段式培养,实现“毕业即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一毕业就上岗,收入和未来都有保障。”谢廷海说。

  “左转方向盘30度,开始智能泊车系统检测。”在阜阳技师学院“京东养车”实训门店,学生张晓明正通过真实订单实训。在这里,教学场景与企业车间几乎无异——工具架上整齐摆放着专业设备,墙上贴着标准化操作流程,学生们身着统一工装,在实际业务中锤炼技能。不仅如此,比亚迪的教学车辆直接开进实训课堂,理想汽车的“双元课程”让毕业生带着“工作经验”上岗……从教学到实训再到就业,在这里实现无缝衔接。

  目前,这套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的“三转四像”育人模式已在我市职教领域全面推广,各职业院校纷纷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颍上技工学校自2022年建校以来,不断创新“政行企校”协同机制,构建“产学研创”平台,与京东、任荣烹饪、赛拉弗等企业共建实训体系,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培养模式。

  “过去专业设置像‘闭门造车’,如今‘把脉问诊’对接产业需求。”阜阳技师学院教师李晓冬介绍,我市通过开展校长带队进企业、教师扎进车间、学生体验岗位、工匠走上讲台的“四进”行动,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全市中职学校新增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44个专业点,高职院校瞄准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新设14个新兴专业,形成新能源、医药健康等5大优势学科专业群,专业设置与全市“6849”产业布局匹配度达93%。

  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与超150家名企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可向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约1600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地位更加凸显。

  产教融合的“双向奔赴”,不仅为阜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让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提升。今年,阜阳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季报名者排起长队,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开招即招满”……曾经被家长认为“没面子”的职业教育,如今成了抢手的“好饭碗”。

  像宋成成这样的“00后”技能人才,正以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毕业即上岗”的自信,书写着阜阳职教改革的精彩篇章。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