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颍州区三塔集镇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田内,绿油油的玉米植株整齐挺拔,长势喜人。颍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广校校长马斐站在田里,介绍一套以“宽窄行播种、水肥一体、绿色防控”为核心的技术方案:“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并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这片示范区亩产有望突破800公斤,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5%以上。” 马校长的话音刚落,围拢在他身边的学员纷纷俯身察看玉米长势。有学员感叹道:“还是要在单产上下功夫、向科技要效益。” 当天,颍州区农广校的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建设及治理班开展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数十名来自基层一线的“新农人”在“田间课堂”里学到不少本领。 “与传统方式不同,这种播种机取消了田垄,实现了播种深度一致、粒距均匀,土地利用率提升10%以上,同时节省水肥、利于增产。”在程集镇的无垄等深匀播机作业现场,新型播种机正在演示。学员聚在机器旁,一边仔细观摩作业效果,一边感叹,智慧农机让种地更轻松、更精准、更高效。机械购置补贴、适用性、维护成本……这些问题得到“秒回复”,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让大家直呼受益匪浅。 观摩完智慧农机,教学现场转移到三塔集镇洲孜村的石磨面粉厂和豆制品厂。“这两个厂子都是村集体经济入股,去年带动就业40余人,为集体创收超20万元。”机声隆隆,豆香扑鼻,在洲孜村村委会委员李大为的介绍中,学员们认识到这些扎根乡村的“小微工厂”对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作用,体会到做强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的价值。 “这种‘把课堂搬到田间’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员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深切感受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蓬勃活力。”看到了“田间课堂”的成效,马斐对这一教学方式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创新培育方式,坚持课堂讲授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