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国内 查看内容

古代也有“黄金周”? 看古人如何过假期

2025-9-28 08:50|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2511| 评论: 0|来自: 中安在线

  中秋国庆将至,拥有8天长假的超级黄金周你想好怎么度过了吗?若时光倒流千年,你会发现,古人的假期生活同样精彩纷呈——甚至比现代人更懂“躺平”的艺术。

  汉代

  放假=洗澡?

  中国古代放假制度实际上非常久远,在夏商周之前就已经有了放假制度。

  到了先秦时期,有一年两次的春秋祭祀,这是为了祈求国家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必然是有很多活动的,官员按规定要停止办公。因此祭祀对于当时的官员也算是放假了。

  秦朝时,贵族官员在延续之前的祭祀日休假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沐浴那天休息,称作“沐日”。

  不过秦朝及前代的官方休假制度已经难以考证了,有明确记载的休假制度要从汉朝开始。

  收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的《元延二年日记》竹简,堪称一份2000多年前的“上班族”的“工作日志”,除了记录了出差旅行、日常公务、住宿地点……还将自己的休沐日也记录了下来。

  你再怎么也想不到古人放假是和洗头有关,但这恰恰就发生在了汉代。古人只有政府的官员才规定有假期,再加上汉代的官员上班都是“寄宿”制的,平时吃饭睡觉都在官衙里,官衙里洗头不方便,古人又都是长头发,一洗一晾就要耗费一整天,所以每五天放假一天,让侍女帮自己好好洗洗头发,整理仪容仪表,捯饬好自己再继续干活,堪称最早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实践者。

  除了休沐假,汉武帝时期开始过春节,于是就开始有了春节假期。另外,汉朝官员还有各种节令假,如夏至、冬至等各放一天,这样算下来,汉朝官员一年的假期总共有60天左右。最奇葩的是在西汉,官员还可以花钱买休假。郎官只要出钱给宫中添置财物,就可以出宫购物获得休假的权利。

  唐朝

  “黄金周”的开创者

  到了唐朝,官员开始不需要寄宿衙门了,开始实行“走读”制,休沐假也自然就取消了,但你别以为他们的假期就此减少了,其实这是他们幸福的开始。

  若论放假创意,唐朝人堪称古代HR大师。唐玄宗时期,颁布了关于假期的红头文件《假宁令》,规定了“元正(元旦)、冬至,各给假七日。”这样,唐朝首创黄金周的概念就此诞生了。

  除了两个黄金周以外,《唐令》中还记载,内外官五月给田假,九月有授衣假,分为两番,各15日。然后是春节和冬至各放七天假,寒食节、清明节各放四天假,中秋、夏至、腊八各休三天。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各放假一天,然后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各放假一天。这还不算,遇到“大咖”生日,一律放假。所以例如老子诞辰,甚至皇帝生日都一律放假。

  翻开《唐六典》,你会惊叹于他们的假期清单中的内容: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给扫拜假十五日。

  这种省亲和扫墓假的实行情况,可见于穆宗朝的一道敕书:长庆三年(823)正月敕:“寒食扫墓,著在令文,比来妄有妨阻。朕欲令群下皆遂私诚,自今以后,文武百官,有墓茔域在城外并京畿内者,任往拜扫;但假内往来,不限日数,有因此出城,假开不到者,委御史台勾当。仍自今以后,内外官要觐亲于外州及拜扫,并任准令式年限请假。”

  宋代

  “一言不合”就放假

  所以唐朝是古代假期时长的巅峰了吗?不,大宋120日假期向您走来。

  《宋会要辑稿》记载:岁节(春节)、寒食、冬至,各假七日;圣节(太后、皇帝生日)、上元、中元,各假三日;春秋二社、上巳、重午、重阳、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假一日;夏至、腊日,各假三日;诸大祀假一日。这样算下来不包括旬假一共放54天左右,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每年腊月二十就停止办公了,叫“封印”,等到来年正月二十前再“开印”,这样一算,宋朝春节实际上能放一个多月。

  除此之外,宋朝还多了很多奇葩的临时节假日,真宗时,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的祥瑞之事,便将正月初三日定为“天庆节”,放假五天。《宋史》称:“诸庆节,古无是也,真宗以后始有之。”宋真宗为此既开先河,宋徽宗则紧跟。徽宗一朝,这种因事而官定的节日又增加了天应节、宁贶节、真元节、元成节、开基节、天符节六节,巧设名目,给大家也给自己花式放假。

  假期长了,娱乐生活也愈发丰富多彩。比如,元宵节赏灯、上巳春游、重阳簪花……南京文史作家侯印国表示:“男性簪花作为一种风俗起源于唐代,尤其是重阳节,菊花逐渐代替了茱萸,成为节令花卉。到了宋代,簪花成为男性的全民活动,无论是官员文人在重要礼仪中,还是普通百姓,都会簪花,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