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边边角角化身“金边银角”

2025-10-14 08:55|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67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通讯员 闫翊|来自: 阜阳日报

  “口袋公园”遍地开花,桥下建起儿童游乐场所,社区空地成停车场和夜市,老城边角地变身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在阜城街头漫步就能发现,多处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创意十足。

  我市如何巧用“边角料”打造“新空间”?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在阜城颍河西路与南京路交口西北侧,四五个整齐排列的花棚里绿意盎然,前来选购鲜花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家花卉销售店店主张瑞麻利地为一批新到的绿植培土,旁边已经打包好的几盆幸福树和发财树正准备装车。“以前我在瑶海附近经营,搬到这里后,不仅场地更宽敞,还积累了不少稳定客户。”张瑞说。

  张瑞花店的改变,源于几年前社区对这片“边角料”区域的改造。

  “这里曾经是拆迁遗留的闲置地块,杂草丛生。”颍州区颍西街道罗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于明静介绍,社区创新思路,对这块场地进行硬化改造,既美化了环境,又为创业居民提供了经营场所。如今,这片场地被合理规划为花卉销售区和停车场。

  在不远处的颍西街道振兴社区,一块曾经荒废许久的空地如今也焕发新生。经过社区精心改造,这里白天是整齐划一的停车场,晚间则变身热闹的便民夜市。

  记者在这片空地看到,40个停车位上车辆有序停放。“这个停车场帮我们解决了停车难题。现在每天都能把车停在这里,走两步就到家了。”刚停好车的居民李先生感慨道。

  一到傍晚,6个特殊车位开始“变身”成夜市——摊主们推着餐车陆续到来,很快这里便飘起阵阵香气,成为社区居民晚间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夜市摊主王女士在煎饼摊前忙碌着:“社区给我们划了固定摊位,比以前流动着做生意好多了。”

  振兴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地闲置已久,既影响市容市貌又浪费资源。经过走访调研,社区将这片区域整理出来,并创新采用“白+黑”模式予以充分利用,白天开放停车位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夜间划定特定区域开设夜市。“既能规范管理,又能便民利民。”

  除了化身停车场、经营区域外,还有一些城市“边角料”变成市民休闲健身地。

  记者在阜南路泉河桥南侧看到,桥下空间已变成“迷你小公园”,有儿童娱乐设施,还有健身器材以及台球场,颇受周边居民欢迎。“夏天桥下晒不到阳光,很凉快,带着孩子在这玩,大人也能健身。”家住附近的居民杨女士说。

  在颍州区鼓楼街道西苑小区西侧,一段普通的人行道变成居民钟爱的“口袋公园”。健身步道上,几位老人悠闲地散步聊天;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们正在跷跷板上欢笑嬉戏;一旁的健身器材区,年轻人正在锻炼身体。“现在这里成了我们每天必来的‘打卡地’。”推着婴儿车前来散步的张女士笑着说,“孩子喜欢玩传声筒,我也可以顺便健健身,两全其美。”

  鼓楼街道清河社区工作人员孟梅娟介绍,2023年,市园林部门在原有步道基础上进行合理化改造,既保留了通行功能,又拓展了休闲空间,让曾经的“过道”变成了如今的“口袋公园”,真正实现了“方寸之地,尽显匠心”。

  通过盘活资源,城市剩余空间还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在颍东区老城区,我市首家公办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颍东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项目所在地曾经是一处城市未利用的边角地,形状不规则,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颍东规划工作组负责人介绍,当地灵活运用自然资源相关政策成功盘活该地块,用于建设颍东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出一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城区闲置地、边角地,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建“口袋公园”、停车场等,让城市提颜值、群众享便利。

  目前,我市已建成108处“口袋公园”;有关部门通过摸排、合理利用城区待建空地和闲置地块,新建多处临时停车场。

  一个个城市“边角料”化身“小而美”的公共空间,如“苔花”一般在阜阳城区角落里绽放,演绎出城市微更新带来的美好变化。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