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5年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公布,我市崔业新、崔业金兄弟二人入选。 崔业新,2010年10月出生;崔业金,2012年4月出生,兄弟俩现就读于临泉县长官镇宏扬杂技艺术学校。多年来,他们刻苦学习杂技,多次在省、市艺术节中获奖,并登上安徽省农民春晚的舞台。 十年如一日刻苦训练 崔业新、崔业金兄弟来自临泉县滑集镇东崔庄,家庭并不富裕。两人很小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杂技演出团体。看到舞台上演员们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的矫健身影,兄弟俩萌生了学杂技的念头。 考虑到家中情况和孩子的兴趣,父亲将他们送到了当时还在临泉县城的宏扬杂技艺术学校。 “兄弟俩刚来时,哥哥5岁,弟弟还不到4岁,但他们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并投入到刻苦的训练中。”该校校长李雷介绍。 初入杂技学校,面对韧带拉伸、翻跟斗、腰腹和腿部力量训练等艰苦课程,他们凭借顽强毅力坚持了下来。每天清晨6点半起床,7点开始晨功,下午进行3小时强化训练,晚上还要加练1小时。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只要集合铃声一响,兄弟俩总是一骨碌爬起来,立刻投入训练。 一次排练空中绸吊技巧时,哥哥崔业新不慎掉落,脚踝受伤。他只休息了几天,就打上绷带、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排练厅。弟弟崔业金同样坚韧,雨天演出时,演出服湿透紧贴身体,裤脚沾满泥巴,他也从未退缩。 倒立、翻筋斗、压腿、开胯……经过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兄弟俩打下了扎实的杂技基本功。弟弟崔业金连续后空翻的最高纪录达到101个,哥哥崔业新也取得了81个的出色成绩。凭借倒立劈砖、溜冰、草帽飞舞、花式跳绳等拿手节目,兄弟俩在杂技团中崭露头角。 创新表演“水流星” 2020年暑假,兄弟俩偶然接触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杂技项目“水流星”,并深深为之着迷,成为该项目传承人胡军门下年龄最小的徒弟。 “‘水流星’表演时,两只盛水的碗通过链子相连,表演者拖动链子挥舞,使碗上下翻飞,视觉效果非常好,技艺难度也很高。”李雷说。 尽管年纪小、力量弱、基础薄,兄弟俩却毫不畏惧。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们每天都在训练场上刻苦练习。训练过程中,碗中的水不知打翻过多少次,碗也常常把他们身上砸得青一块紫一块。 随着技艺逐渐提高,他们开始致力于“水流星”表演形式的创新,并独创了一些特色小技法。“原来的‘水流星’表演肢体动作较少,主要依靠手臂带动。兄弟俩结合所学杂技技巧,融入空翻、坐姿等肢体动作进行挥舞,增强了表演的观赏性与难度。”李雷表示,他们的表演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23年,兄弟俩随师傅参加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节目遴选,助力“水流星”成功入选节目库,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多年来,兄弟俩随老师和同学们常年活跃于县内外舞台,积极参与“送戏下乡”活动,并远赴河南、江苏等地登台演出,将杂技艺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他们表演的双人节目《倒立劈砖》荣获2020年安徽省第五届杂技艺术节银奖。2024年至2025年,兄弟俩与团队携《倒立劈砖》《花式跳绳》《打谷场上》《旋转溜冰》等集体节目,连续两年登上安徽省农民春晚舞台,节目在央视、安徽卫视等媒体播出,并被人民网、中国网、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谈到未来打算,兄弟俩表示:“以后要继续练杂技,把学到的本领教给别人,让杂技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