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专题 2023年专题 健康阜阳 查看内容

这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在盯上年轻人

2025-10-24 09:35|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474| 评论: 0|来自: 颍州晚报

  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悄悄盯上了年轻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骨质疏松症就是“骨头变松”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组织被溶解吸收,又有相当数量的骨组织生成,两者的平衡维持骨的稳定。一旦骨头的生成小于其溶解吸收,骨组织就会慢慢变细、变稀甚至断裂,造成骨质疏松。

  最麻烦的是,骨量流失这个过程往往难以察觉。很多人可能只是不小心滑了一跤甚至咳嗽一声,骨头就断了,其中,髋部也就是大腿根部的骨折,尤其危险。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医师岳华说:“大腿骨折在高龄老年人当中最为常见,这种骨折又往往被大家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直接使得老年人寿命受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医师洪维认为,50岁以上的女性,大概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有骨质疏松,到65岁这个比例可以超过5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认为,一般过了50岁的女性,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有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的表现。男性比女性再晚十岁,大概60岁会出现。


  体重与骨骼健康息息相关

  骨骼的健康和体重密切相关,无论过重还是过轻,都会对骨头造成伤害,增加骨折的风险。该如何通过管理体重来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如果体重过轻,特别是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低于18.5的时候,很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太瘦的人,往往饮食摄入偏少,可能因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缺乏或激素水平变化引发骨量减少,削弱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

  而当人体过度肥胖时,伴随体内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也会导致骨量流失,容易引发跌倒和骨折。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医师洪维说:“研究显示,如果BMI指数超过35,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会提高。当脂肪全部长在腹部时,脂肪里会产生很多炎症因子,会加速骨骼衰老。另外,过于肥胖时,跌倒风险会提高,也容易发生骨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认为,肥胖除了对心脏、身体各个内脏产生不良影响外,对骨骼本身也不利。体重增加后,关节的负担重,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率非常高。

  专家建议,要定期关注自己的体重、体脂率和肌肉量。既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胖,保持好身材,强健骨骼关键在于“匀称”和“长肌肉”,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均衡饮食和科学运动。


  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偷走”年轻人的骨量

  专家提醒,骨质疏松这个“静悄悄的流行病”正在盯上年轻人,有哪些生活方式正在损害骨骼健康?

  专家表示,近年来,骨质疏松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和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一些年轻女性为了防晒,出门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几乎不见阳光。长期过度防晒,会导致维生素D严重缺乏,让骨头变软、变脆。还有的人习惯喝咖啡、饮酒等,都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面对骨质疏松,最大的误区就是觉得“没得治”“人老了都会这样”。但专家强调,骨质疏松可防可治,已经下降的骨密度,通过规范治疗是可以逆转提升的。如果出现身高变矮、驼背、无缘无故的腰背痛、晚上容易小腿抽筋,需要警惕是否患上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专家建议以下四点:一是“会晒太阳”,每天避开强光晒15-30分钟;二是“均衡营养”,保证牛奶、豆制品等含钙食物的摄入;三是“负重运动”,比如快走、举举小哑铃,给骨骼一点压力;四是“规避坏习惯”,戒烟限酒,少喝碳酸饮料和过量咖啡。


  三种蔬菜钙含量比牛奶还高

  预防骨质疏松,不必只盯着牛奶。油菜、红苋菜、荠菜这3种平价菜,钙含量高、易获取,搭配合理烹饪(焯水去草酸),能帮我们轻松补钙。

  油菜:每100克油菜的钙含量是148毫克,而100毫升牛奶含钙也才107毫克,所以油菜是餐桌上的天然钙片。

  红苋菜:红苋菜因颜色鲜艳、口感软嫩广受欢迎。其钙含量更突出,每100克约含178毫克钙,是牛奶的1.5倍、菠菜的3倍。无论是清炒还是做汤,都是补钙的好选择。

  荠菜:每100克约含294毫克钙,接近牛奶的3倍。荠菜还含有丰富的钾、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血压、免疫力、皮肤、视力等都有一定好处。包成饺子、煮成粥,既能尝鲜又能高效补钙。

据央视财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