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系统施策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5-10-20 09:20|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431| 评论: 0|原作者: 杨越越|来自: 阜阳日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提出一系列关于粮食安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要树立全局观念,采取系统性、综合性、协同性治理策略。

阜南县沿淮乡镇基本农田。 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筑牢“藏粮于地”基石,守住产能底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产能底线最直接的物理载体。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设施配套与生态防护系统工程,着力解决耕地细碎化、地力下降及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增强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和持续产出能力。

  同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农田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土地产出效率,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提供坚实的产能保障。

  强化“藏粮于技”引擎,守住科技底线 

      在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兴农。要切实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动植物疾病防控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解决好科研生产“两张皮”和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聚焦技术前沿,推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有效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推进“节粮减损”行动,守住效率底线

      节粮减损相当于建设“无形良田”,是保障粮食安全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推进技术革新、制度保障与全民行动深度融合。在收获环节,研发推广高性能、低损失的收割机械,改进科学规范的收割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第一道损失”。在储运环节,大规模应用先进、绿色储粮技术,减少因储存条件简陋导致的霉变、虫害等损失;同时,优化粮食物流体系,提升“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水平,减少在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抛洒遗漏。在加工环节,倡导和规范适度加工,制定合理的加工精度标准,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而造成不必要的营养素流失与重量损耗。在消费环节,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将“粮食节约人人有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深化“光盘行动”、倡导理性点餐、鼓励剩菜打包等举措,使节粮减损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多主体协同发力,充分挖掘节粮减损潜力,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提供坚实的效率保障。

  落实“党政同责”,守住制度底线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齐抓共管局面。发挥考核“指挥棒”硬约束作用,制定科学全面、导向清晰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耕地保护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市场保供稳价成效等核心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实行严格问责与激励制度,对履职不力、造成粮食安全风险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层层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构建权责清晰、赏罚分明的责任共同体,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