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苏东坡西湖竹间亭里画枯木

2025-11-6 10:04|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473| 评论: 0|原作者: 李援朝|来自: 阜阳日报

   
苏轼传世真迹《木石图》( 局部) 资料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东坡有绘画天赋,无师自通。其弟苏辙(字子由)说:“予兄子瞻少而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东坡的绘画与书法同样享有盛名,他是“文人画”(士人画)理论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东坡画竹与北宋画竹名家文同(字与可)齐名,因文同曾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太守(途中病故),苏轼接任湖州太守,而被归为“湖州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元代画家赵孟頫绘《东坡小像》。资料图


  东坡擅长画枯木、怪石、墨竹、寒林、雪鹊、螃蟹和草虫等形象简率的写意画,亦曾画过《救月图》《渔村落照图》《应身弥勒赞》等题材的作品。元祐三年(1088)前后,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诗人柳仲远,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等人在京师(今河南开封)驸马都尉王诜的花园——西园雅集。东坡与李公麟合作画翠石古木与老僧图,柳仲远将画取名为《憩寂图》。苏辙为画作题诗:“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东坡在《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曰:“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展示了不同画风的有机融合。东坡书画名重当时。宋代费衮所著《梁溪漫志》中称:“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东坡在黄州时曾自言:“画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草书益奇。”(书张邦基藏东坡画《枯木》)。东坡酒量不大,但喜欢饮酒,酒后往往挥毫作画直抒胸臆表达心声。游学于苏轼门下的“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中的黄庭坚,作诗《题子瞻画<竹石>》云:“风枝雨叶瘠土竹,龙蹲虎踞苍藓石。

  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北宋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间,苏东坡知颍州。皇族后裔赵令畤(字景贶,又字德麟)时任签书颍州公事,诗人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任颍州州学教授。他们都喜爱文学,在一起共事可谓志同道合。适逢欧阳修的三子欧阳棐(字叔弼)、四子欧阳辩(字季默)皆居颍州为母守孝。他们即是苏东坡诗中常提到的“陈赵两欧阳”四人。其中欧阳棐与苏东坡又是儿女亲家,欧阳棐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东坡的第二子苏迨。苏东坡与“两欧阳”保持着兄弟般的情谊,其乐融融,亲如家人。苏东坡“知颍诗”有不少涉及欧阳兄弟。

  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上旬的一天,苏东坡携赵令畤、陈师道、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及逗留颍州的隰州知州、挚友刘景文等游宴颍州西湖。夕阳西下,他们登临颍州西湖北渚附近的竹间亭,坐在亭子里饮酒赋诗,谈笑风生。竹间亭,是耸立在颍州西湖园林最高处的一个著名景点,周围是茂密的竹林和幽深的曲径,亭子因修竹而建,因修竹而名。

  北宋皇祐元年(1049)秋暨翌年(1050)春,欧阳修为颍州太守时,曾多次游访竹间亭,两度作诗《竹间亭》,赞赏这里是“观鱼乐,闻鸟语”的好去处。北宋嘉祐年间,著名科学家苏颂知颍州,留诗《竹间亭》云:“青青林间竹,有亭才袤长”。东坡在酒酣耳热之际,想到“两欧阳”守孝已经结束,即将离开颍州赴京城开封,恋恋不舍的心情难以名状,不由得多喝了几杯钟爱的颍州名酒“香泉酒”,醉意朦胧。



  这时,他自比西晋时曾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嗜酒游乐,“置酒辄醉”的山简将军,遂作诗《西湖戏作一绝》:

一士千金未易偿,

我从陈赵两欧阳。

举鞭拍手笑山简,

只有并州一葛强。

  东坡微醺,雅兴大发,不仅即席赋诗,还要当场绘画。他要挥毫泼墨,施展浑身解数,为同游的“陈赵两欧阳”等每人画上一幅自己最拿手的《枯木图》,以留作纪念。他挥笔如洒,勾勒着古树枯木的轮廓,点缀着竹石小草,直抒着胸臆。很快,几幅墨韵悠然的枯木图就画好了。这几幅枯木图,应是融入了颍州当地古桧柏枝干虬屈苍劲的绘画元素。

  东坡对颍州的古桧柏太熟悉了,且多有观摩和心得。他在《记汝南桧柏》中讲到,颍州“物宜桧柏,自拱把而上,辄有樛枝(樛jiū,音纠,向下弯曲的树枝)、纽纹(指树皮纹路呈旋纽状),治事堂(州衙大堂,今之北关老行署是其遗址)二柏与荐福寺(在白龙桥北,又称双柏寺)两桧尤为殊绝。孰为使之安此寂寞而忘归者,非此君欤也。”苏轼还在《和赵景贶栽桧》一诗中称赞:“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时有再生枝……还作左纽纹。”他在句后自注:“颍之灵坛观,有再生桧。”

  颍州古柏老松的“殊绝”之处,给精于观察,独具只眼和充满艺术灵感的苏东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颍州教授陈师道(字履常),极为欣赏苏公赠送的《枯木图》,作《次韵苏公竹间亭绝句》(《后山诗注补笺》)答谢:


  竹里高亭灯烛光,

  今年复得杜襄阳。

  倏看老盖千年后,

  更想霜林百尺强。

  颍州教授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陈师道、李廌)之一。他的诗,描写了观看苏东坡夜晚在竹间亭画枯木竹石的场景和感想,把苏公比作西晋时也曾镇守襄阳,有着文治武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杜预,表现了与苏东坡相聚相依的心情,祈愿苏公就像霜林中的松柏,总会有栋梁之用。

  陈师道在《次韵苏公竹间亭绝句》诗后自注“是夕公画枯木”,是苏东坡在颍州西湖展示绘画景况和文人画风采的唯一记载。

  东坡在西湖竹间亭所画的《枯木图》,为赵令畤、陈师道和两欧阳等人所珍藏,遗憾的是未见传世。

  元祐七年(1092)初春,陈师道的兄长陈传道(名师仲),来颍州拜访苏东坡并看望弟弟,东坡先后作《和陈传道雪中观灯》《和赵德麟送陈传道》等诗。陈传道收藏有东坡绘赠的《枯株瘦石图》。苏东坡的传世画作真迹《木石图》(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版),与他在颍州所画的《枯木图》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