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汤汤,悠悠流淌,宛如一条灵动丝带,串起了千年文明密码。它在黄淮海平原南端温柔铺展,以母亲般的姿态,孕育着暖城阜阳的深厚底蕴。这座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中原文化南端的璀璨明珠,兼具淮河文化的灵韵,左手挽着中原大地的雄浑厚重,右手拥抱着淮河的灵秀温婉,稳稳矗立在皖西北文化的核心位置,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这里,千年文脉与市井烟火、水乡风情交织成诗,一幅独树一帜的文旅长卷在时光中徐徐铺展。 千年文脉,镌刻于平原大地 阜阳的文脉,是深深镌刻在广袤平原间的历史印记,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颍州西湖,曾是文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当年,欧阳修、苏轼等大文豪在此泼墨挥毫,苏轼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千古赞誉。彼时,湖天一色的美景与文人的风骨相互映衬,共同绘就了一幅绝美画卷。如今的颍州西湖景区,绿道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亭台楼阁,每一处建筑都仿佛诉说着往昔的风雅。颍州西湖驿站精准复刻古颍州的风华,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诗词飞扬的时代。当你乘船游湖,微风轻拂,耳畔仿佛能听见先贤的吟哦与谈笑,那声音穿越时空,在湖面悠悠荡漾。 而管子故里颍上的文脉,则更为绵长悠远。管仲老街的青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光滑而沉稳,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红灯笼高高挂起,映照着古色古香的店铺,仿佛诉说着当年的繁华。管子文化广场上,雕塑静静伫立,默默诉说着管仲“尊王攘夷”的智慧与谋略。在这里,“非遗”展演与文创市集相映成趣,让春秋贤相管仲的思想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皖北旅游大环线的串联,更让颍州西湖、八里河、王家坝等景点如同璀璨珍珠,珠联璧合。路网不断延伸,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实现无缝衔接,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慢慢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井烟火,弥漫于街巷之间 阜阳的烟火,是浸润在滋味里的生活温情,每一种味道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清晨,阜阳东关美食街在格拉条的芝麻酱香中渐渐苏醒。筋道的格拉条,拌上辣椒油与花生碎,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麻糊,便是地道阜阳人日常生活的开篇。那浓郁的芝麻香和香辣滋味,瞬间唤醒城市的味蕾,也开启了人们美好的一天。 正午时分,太和板面的摔打声与羊肉汤的鲜香交织,奏响了一曲美食交响乐。二十余种香料熬制的汤底,浓郁醇厚,浇上滚烫的羊油辣子,一口下去,满是皖北阜阳人的豪爽与热情。“非遗”东关张枕头馍,外皮焦酥、内里松软,纯粹的麦香勾起人们最原始的食欲。 待到夜幕降临,双清湾水街、清河宋街灯火璀璨,宛如夜空中的两颗明珠。地锅鱼咬羊的醇厚、插花牛肉汤的温润、田三卷馍的鲜香,在夜市的空气里弥漫。食客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让暖城的烟火气在夜色中愈发浓郁。这些藏在街巷里的美食,既是淮河两岸饮食文化的积淀,也是皖西北民俗风情的鲜活载体,成为文旅融合中动人的味觉名片。 暖城之暖,融于水乡烟火之间 阜阳的暖,是融在水乡烟火中的人文温度,更是阜阳人骨子里的热情好客与真诚友善。 无论你是在管仲老街的茶馆歇脚,还是在乡村民宿小住,总会有人热情端上一杯热茶,与你唠几句家常。那温暖的话语,如同冬日暖阳,让旅人瞬间卸下疲惫,感受到家的温馨。 淮河风情百里画廊上,骑行绿道串联起湿地与村落,宛如一条绿色纽带。游客可随时驻足观景台,看颍河碧波荡漾,听芦苇荡里的鸟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惬意。阜南王家坝闸,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承载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内核。周边的美丽乡村,民宿依水而建,村民用最质朴的热情招待来客,让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映生辉。如今的阜阳,历史古迹不再是孤立展品,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生活场景;自然风光不再是遥远的风景,而是与市井生活共生的休憩空间。 阜阳不仅是文化与旅游的交汇点,更是人情与温度的聚集地。中原文化的厚重与淮河文化的灵秀,在阜阳碰撞出独特的文旅魅力。当千年文脉遇上人间烟火,当水乡胜景牵手市井风情,这座暖城便有了让人驻足的理由。走在阜阳的街巷,既能在欧苏遗韵中感受文脉传承,也能在烟火市井中品味生活本真,更能在阜阳人灿烂的笑容里,读懂颍淮大地最真挚的深情。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