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界首市芦村镇穆寨村,20亩绿油油的大葱已经成熟。但受疫情影响,大葱存在滞销问题。 种植户郭景颂介绍,大葱今年收成大概40万斤,年前已经卖掉一半,地里还剩近20万斤。他家的大葱主要是本地葱,口感较好、葱香浓郁,较市场价格便宜。 为解决销售难问题,芦村镇政府与“界之首品”对接,通过微信搜索“界之首品”进入小程序购买。此外,昨日,在界首市人民广场,相关部门帮助郭景颂申请现场出售,每捆约10斤,5元/捆,效果较好。 记者了解到,农产品滞销并非个案,前期本报也曾刊发类似报道。对于这种情况,市县两级商务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探索开展农超对接,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 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协调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产销对接相关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产品采购销售规模,加快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流动。同时,商务部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菜篮子工程推进中心持续摸排滞销农产品信息,定期通过农超对接平台向企业发布。截至3月初,我市共摸排出11个粮油品类、8个畜禽品类、16个蔬果品类,涉及99家企业和种植合作社。 我市还通过省商务厅“安徽农产品滞销对接群”,借助阿里巴巴电商平台销售滞销农产品,建立“阜阳农超对接群”和“阜阳疫情保供群”,开展农超对接合作,搭建种植户、种植基地与重点超市的对接交流平台。 阜阳华联、万家福、和家乐、商厦中新高科等龙头商超企业纷纷行动,到颍泉、临泉、阜南等地,与当地菜农对接,现场采购草莓、上海青、莴笋、乌白菜、菠菜等。据统计,疫情以来,市商务局组织主要超市采购我市地产农副产品共1780.7吨。 下一步,我市商务等部门将不断创新农超对接模式,提供资源和渠道,让更多新鲜的农产品顺利走上百姓餐桌。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