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捡来6个“孙子”1个“女儿”

2020-4-27 09:59|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317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有时,赵翠兰的儿女,想不明白家住界首市东城街道富强社区的母亲。
  
  明明家里子孙满堂,怎么还认下6个“孙子”、1个“女儿”?明明退休后可以在家养花养草、跳跳广场舞,为啥非要当调解员,四处奔波?
  
  或许,答案只有赵翠兰知道。
  
  退休后,她为了那个答案,几乎没一天闲着。
  
  前两天,如今已经73岁的她又坐不住了,踏上熟悉的路,来到福利院。
  
  虽然隔着口罩和铁门,但只要看那6个孩子一眼,她就觉得无比安心。“回去吧,过段时间我再来!”从门缝里将一大袋零食递到杨宝宝手里,赵翠兰摆摆手转身离去。
  
  留给孩子们的,是她已经有些蹒跚的背影。
  
  顾不得多想
  
  上前就把孩子抱在怀里
  
  对于杨宝宝,赵翠兰有很多话想说。
  
  她至今仍记得,那是200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那天刚下过大雪,她早早外出,打算到社区里商量下基层的文艺宣传。
  
  走到人民路老沙河电影院附近时,路边一群人吸引了赵翠兰的注意。
  
  出啥事了?她挤进围观人群,眼前的场景让她吃了一惊。“大冷的天,一个小包被包着一个被冻得都快没气的婴儿。”看到这一幕,她顾不得多想,上前就把孩子抱在怀里,“想赶紧暖暖他”。可抱起来,她才发现孩子的脑袋比正常婴儿大了一圈,小包被里有张字条:孩子患病,期盼好心人收养。
  
  赵翠兰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她紧紧抱着婴儿,转身就把孩子抱回家。她买来奶粉和衣服,先给孩子洗了澡,又请人帮忙照顾孩子。
  
  安排妥当后,赵翠兰开始各个部门跑。因为自己不具备收养孩子的条件,她只好联系民政部门,把孩子送到当地福利院。直到这时,她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牵挂着6个孩子,一有空就去福利院
  
  赵翠兰和弃婴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把孩子送去后,几乎一有空闲,她就会到福利院看杨宝宝。如今,孩子已经13岁了,“像个大小伙。”
  
  她一趟趟跑福利院,不仅是去看这个孩子,几年里,她还陆陆续续送去了另外5个弃婴。
  
  “或许是巧合。”赵翠兰说,捡到杨宝宝后,连续几年她又捡到被丢弃的婴儿,先后在民政部门办理手续后送到福利院。
  
  心里牵挂着6个孩子,赵翠兰更忙了。每逢周末或空闲,她都会买上吃的、用的,到福利院看他们。虽说孩子大多有智力障碍,或者肢体发育不全。但他们一见到“奶奶”来,个个都开心得不得了,拉着她的手撒娇。
  
  “人在做天在看。”赵翠兰说,当初捡起第一个弃婴时,子女也埋怨自己多事,她却不以为然,“这都是生命,哪能考虑那么多!”
  
  去医院时,坐车上一直抱着她
  
  赵翠兰是6个弃婴的“奶奶”,也是一名陌生人的“妈妈”。
  
  在赵翠兰的屋里,挂着一个名为“母爱”的挂件。这是“女儿”王萍萍(化名)送给她的礼物。
  
  她和王萍萍的故事,还要从10年前说起。
  
  当年年初的一个清晨,赵翠兰去裕民桥边倒垃圾,发现路边围了一大片人。
  
  前一天夜里刚下过大雨,地面十分泥泞。赵翠兰发现,淤泥地里躺着一名浑身污秽的年轻人,嘴角流出的鲜血已经渗到泥里。
  
  赵翠兰上前用手试了试,还有气,便连忙喊来路过的一辆三轮车,帮着把人抬上车,“我就坐车上抱着她,赶到太和中医院。”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萍萍。原来,她前一天夜里,与家人发生矛盾,一时想不开喝下安眠药后外出,走到裕民桥附近倒地昏迷……
  
  把她送到医院后,赵翠兰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一边看着她,一边寻找她的家人。
  
  一个多星期后,化险为夷的王萍萍出院。她找到赵翠兰家,扑通一声跪地大哭:“我的命是您给的,从今以后您就是我妈!”
  
  从那以后,赵翠兰跟王萍萍就以母女相称。
  
  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今。王萍萍常说:“她的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
  
  今后,还会继续管闲事
  
  赵翠兰就是这样,出了名热心肠。
  
  “不知道咋回事,有困难的人总是被她碰到。”当地居民这样评价赵翠兰。
  
  退休后,赵翠兰就被聘为司法调解员。2012年,她在东城街道顺河社区设立“个人调解室”。
  
  2013年5月的一天,她到太和县办事。途经税镇时,赵翠兰发现路边倒着一位头发蓬乱的老人。她急忙下车,见老人紧闭双眼、脸色苍白,便拦下一辆三轮车把他送医院。
  
  老人醒来后却痴痴呆呆,说不清楚家庭住址。
  
  四处打听后,赵翠兰得知老人是太和县陈庄的陈老太,便扶老人坐上三轮车,找到老人的家。可几个儿子都不愿接纳老人,赵翠兰“职业病”又犯了,便亮明调解员的身份,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又联系村干部进行调解,终于给老人找到了安置处。临行前,她还塞进陈老太手里100元钱。
  
  几天后,赵翠兰再次来到陈庄,打听到陈老太已经被几个儿子妥善安置,才悄然离开。“老人有安置,就是最好的结局。”
  
  “虽说年龄大了,但这调解员工作,越干越有精神。”赵翠兰担任调解员以来,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被称为“热心大妈”,还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她的荣誉还有很多——2007年,获得“和谐中国”年度影响力人物奖和“心动2007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3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2014年被评为第四届界首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孩子们需要我,有纠纷的人也需要我,今后,我还会继续管闲事,直到管不动为止。”赵翠兰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