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勿与晏殊擦肩而过

2020-5-14 09:23| 编辑: 刘黎 | 查看: 25368| 评论: 0|原作者: 雪涅|来自: 阜阳日报

      从IPad 上追剧《清平乐》,北宋仁宗年间的历史人物走马灯般轮番来过,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蔡襄、韩琦等熟知的文化人物一一亮相,其中晏殊由影视界有博士学位的演员喻恩泰扮演,他的儒雅、内蕴、机敏,赢得不少观众追慕。我也是由对晏殊的兴趣,开始追这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电视剧不可作信史观,但其中历史人物的命运线索尚大致可追踪。让我对此剧葆有情愫,且兴致盎然,全系晏殊、欧阳修与阜阳有过肌肤之亲,分别在颍州做过知州。
  
  晏殊乃欧阳修恩师,师生居然先后同在颍州一地为官,为阜阳增光添彩,平添无尚荣光,这种机缘巧合,真真千载难逢。
  
  阜阳的文史学者对阜阳地方文化研究的全情投入,尤对欧苏诗词文化的研究一枝独秀,却偏偏与晏殊擦肩而过,少有涉猎。晏殊庆历四年至六年(1044—1046年)赴颍作知州,其时跨越三年,比之欧阳修和后生苏轼在阜阳做官的时间都长。然而,他留下的诗文很少,钩沉索隐,也寥若星辰。
  
  晏殊文采斐然,一生着述甚丰,多珠玉散落,一些词因吟唱而得以流传。其耳熟能详,几乎家传户颂的一句而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其实,此句之中,晏殊仅得半句。据载,晏殊吟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后,苦苦吟诵,久不得下句,终日苦焦,耿耿于怀。一次,晏殊下去寻访,见到该地县令刘淇,询他可有对否,刘淇踯躅片刻,吟出“ 似曾相识燕归来”。珠联璧合,遂有了晏殊《浣溪沙》之千古之咏。
  
  当然,比之于欧阳修、苏轼之诗词,晏殊诗词显然不在一个量级上。故而,他对颍州的文化惠赠少,虽珠玉之憾,却全赖弟子补缺了。
  
  “才竭只堪耽好句,绣鞶错彩赌精工。”(钱钟书句)不是我武断,妄加藏否,试吟一首晏殊吟颍州西湖之《破阵子》,立见分晓:“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为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阙堪折。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平白乏味,实非佳作。且莫论苏轼之豪放词,即便欧阳修歌花柳之艳词,晏同叔也差难比肩。我想,晏殊对阜阳文化惠赠少,诗词流传寡,其诗意词境的平白寡淡,也是原因之一吧。欧阳修、苏东坡,后浪太巨,一下将前浪之晏殊拍在颍州西湖的沙滩上。这也让阜阳人对晏殊屡屡擦肩而过,不过,阜阳人对晏殊知颍时对西湖的开创奠基之功,尤其他在任时于西湖建清涟阁、清颍亭,以昭为官之清廉,阜阳人至今萦怀难忘。他的学生欧阳修在晏殊离开颍州后,为念恩师,将其所建清涟阁,改为“去思堂”。《颍州志》卷一《宫室》载:“去思堂,宋晏元献公殊以使相出知颍州日,作屋北诸之北,临西溪,以为出祖所。初名清涟阁。尝手植双柳阁前。既代名,民不能忘,更题‘ 去思’。”
  
  “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此去思堂,亦即晏之清涟阁,阁高三层,雄踞西湖北湖心岛上,有百尺之势。古木阴翳,碧水叠翠,实乃西湖之点睛之筑。如今,晏殊手植之双柳越千年已不存,双柳若在,其须发飘飘,将更蓊郁葱茏了。今天,我们“去思”的要务,对阜阳文化人来说,就是要勤勉地发掘前人为阜阳遗留的文化资源,钩沉索隐,或是阐发弘扬,为增强阜阳历史文化内蕴尽一份绵薄之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大地上的草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