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来,尝一口“爷爷的零食”

2025-7-25 10:45|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230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聚焦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阜阳焦馍

  “咔嚓!”7月23日,阜城一家地方美食特产店里,新鲜出炉的小圆饼被掰成两半,金黄的脆片带着芝麻香,引得顾客直咽口水。这种直径约10厘米的薄脆小饼,就是地方传统美食——阜阳焦馍,其制作技艺已传承百余年。2020年,阜阳焦馍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名录,其第六代传承人刘影不仅将技艺“活态传承”,更带其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阜阳焦馍产品


  一张焦馍承载乡土情怀

  阜阳自古便是小麦主产区,民间有很多面食品类及相关传说。其中,阜阳焦馍与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传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率“岳家军”在郾城抗金,由于粮食不足,将士们饥饱不定,不少人开始腹胀腹痛。当地百姓便用面粉、芝麻加鸡内金烤成薄饼,送给“岳家军”充饥。将士们吃上百姓送来的干粮,不仅充了饥,还缓解了腹胀腹痛,作战更加勇猛,不久便打赢了郾城之战。

  随着岁月更迭,这种焦香薄饼的制作方法逐渐在阜阳一带流传。每逢芝麻黄熟时,大人们便会着手制作,做出的小饼,形圆、微甜、焦香可口,百姓称其为“焦馍”。皖北地区芝麻黄熟时间约在农历八月十五,自此,“八月十五烙焦馍”的传统便流传了下来。

  现年60岁的李炳谈起儿时吃焦馍的记忆禁不住赞叹:“那可是我儿时的美味零食,一口咬下去,鲜、香、甜、酥,太怀念了。”

传统制作方法(资料图)

  老手艺里藏着“土智慧”

  “我祖上从晚清时期就靠这门手艺糊口。后来,阜阳焦馍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传承下来,传到我已是第六代,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阜阳焦馍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影介绍。

  刘影的老家在“馓子之乡”阜南方集。她10岁就跟着奶奶学炕焦馍,并在路边支摊叫卖。“那时候用砖头支鏊子,麦秸火一烧,全村都能闻到香味!成品出锅放凉,咬上一口,满嘴焦香。”回忆起儿时的味道,刘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手艺可没那么简单!”刘影揭秘阜阳焦馍的制作方法:500克面粉掺100克芝麻、30克碾碎的鸡内金,加盐和面,擀成薄圆片,在鏊子上用火翻烤,1分钟炕熟,再小火“烘”出焦香,焦馍就制成了。

  鸡内金,正是老手艺里藏的“土智慧”。它是一味传统中药材,有健胃消食的功效。阜阳焦馍中加入鸡内金,美味解馋的同时,还能健胃促消化。

现代生产车间

  从“土掉渣”到引领“健康潮”

  1999年,刘影在阜城双清路开了一间小作坊,开始生产阜阳焦馍售卖,后升级产品和设备,成立安徽蜜香村食品有限公司。

  “一开始都是纯手工制作阜阳焦馍,随着销量逐步增多,我开始引入和面机等设备,实行半机械化生产,但传统烘烤技艺没有丢。”刘影介绍,目前,公司建立了规范化阜阳焦馍生产车间,制面、擀面、包装等流程更专业。产品原料也从单纯的小麦面粉,拓展到红薯粉、高粱粉、玉米粉等杂粮面粉,更适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需求。

  规模量产后,对产品质量要求更严格。刘影和员工不断摸索,在阜阳焦馍的口感、营养搭配、保质期、包装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为解决存放、运输等问题,我在产品包装上不断改进,用锡箔内胆包装袋,袋内放脱氧包,让产品保质期延长至半年。”刘影说。

两种口味的阜阳焦馍产品


选购阜阳焦馍

  在刘影的特色面食店里,记者还见到一种绿色焦馍,咬上一口,酥脆鲜香之余还有一股蔬菜的清香。这是公司开发的西兰花焦馍,取西兰花降糖、降脂、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目前正在推广阶段。

  事实上,近两年,刘影一直致力于将传统非遗美食与大健康产业对齐,企业先后与阜阳师范大学、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研发“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引领“健康潮”。未来,她还打算建食材基地,开发“药材焦馍”产品。

  “非遗不是老古董。”刘影拿起一片翠绿的西兰花焦馍说,“得让它跟着时代一起‘香’下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