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返乡创业,引进产业项目,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既然选择了扶贫,我们定会风雨兼程。”这句话道出了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洪单村驻村工作队的心声。 从驻村开始,工作队队长李建华和队员们心里就装满村里的家家户户:谁家有病人卧床,谁家没有劳动力,谁家孩子上学有困难……几年下来,他们一件件解决,一个个帮扶,让这个偏远的落后村成了先进村。 鼓励村民返乡创业,拉来制袜厂租房生产 洪单村2014年—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41户1121人,贫困发生率16%,贫困人口数居全县第二。 2017年4月,第七批驻村工作队——颍上县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李建华(已退休)带领队员高涧与李伟驻村扶贫,李建华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当时,村里不少有能力的人都在外地务工,驻村工作队走访时,就想着为村民找一批致富带头人。 韩标曾是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在外奔波。随着年龄增长,他想回家发展。驻村工作队了解到,韩标有种植白芍的技术,便鼓励他返乡创业。 “他们忙前忙后为我宣讲扶贫政策,帮忙联系流转土地,我深受感动。” 韩标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创办的桑梓专业合作社已承包有几百亩土地,大部分种植白芍。在合作社带动下,38户贫困户实现了就业,平均月收入千元以上。 刚到村里时,工作队听说阿凡提制袜厂负责人想到村里租房生产,但因资金问题而搁置。李建华立刻与这家制袜厂联系,并多次前往协调。最终,工作队为制袜厂争取到了40万元扶贫发展资金。如今,企业已经有机器七八十台,日产袜子1.8万双。 村民韩景乐多年受胃病困扰,因病致贫。经过驻村工作队介绍到制袜厂上班,月收入3500元左右。“像我这样的还能在家门口就业,真是感谢他们。” 韩景乐说。 驻村工作队还引进浙江鲍氏西瓜,在村里种植100亩大棚西瓜,带动45户劳动力参与种植增收;实施生态林业扶贫,租地175亩栽植紫薇花树,带动69户贫困户就业。 有了这些产业项目支撑,贫困户脱贫的步子迈开了,2017年顺利出列。如今,村子变成了集体收入31.8万元的先进村。 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这几年,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也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 2017年,李建华和队员们初到洪单村时,有次入户走访到贫困户钱法英家。看到他十几岁的孙女在家,李建华便问她咋不去上学。“她父母都外出务工了,学校离得远我送不了,又没钱买自行车,就不去了。” 钱法英说。为了不让女孩辍学,工作队到镇上买了辆自行车,立即给钱法英家送过去,帮助孩子恢复上学。 得知贫困户韩要超女儿韩菊上大学困难时,工作队多方联系捐资助学,并牵手社会爱心人士与韩菊结对帮扶。 “我们每个驻村队员都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把贫困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干。” 李建华说。这几年,他们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补缴养老保险、办理残疾证、办理贷款贴息手续、办理大学生资助手续、协调解决住房宅基地问题等,受到贫困户信赖和好评。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