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留下来,带着乡亲奔小康

2020-6-12 09:25| 编辑: 戴斐 | 查看: 1424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杜建龙|来自: 阜阳日报

  2014年,听到单位选派驻村干部,他第一个报了名;3年期满,他主动申请留任。从摸清所有贫困户“穷根”到谋划整村脱贫和发展思路,从改善村容村貌到干群齐心谋发展,从村集体收入由负转为年收入42万元……5年多来,省纪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临泉县邢塘街道刘桥社区(2016年前为刘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颜亮亮,用实干和热忱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
  
  因户施策作为省第六批选派干部,2014年10月,颜亮亮来到刘桥村任第一书记。道路坑坑洼洼,13个自然村478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4户637人,村集体还背负着10万多元外债……初来乍到的颜亮亮,被这个贫困村“一穷二白”的景象惊到。
  
  “省里来的干部就是来镀金的。”“村里的矛盾都拖了这么久,一个外人能解决?”还没等颜亮亮整理好思绪,群众的质疑声不断。面对不理解,颜亮亮相信行动更有说服力。驻村之初的3个月,他把村里的贫困户全部走访了一遍,摸清了每户的致贫原因,并针对不同情况因户施策、对症下药。
  
  张洪士下肢残疾,生活困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摸排到这一情况,颜亮亮介绍他到附近一家工艺品厂学习葫芦烙画技术,凭手艺挣钱。谁承想两三个月,张洪士几次提出不想干了。
  
  原来,由于工作中经常出错,怕给工厂添麻烦,张洪士决定不学了。“只有学到了技术,今后才能稳定增收。”为了帮助张洪士,颜亮亮和工厂负责人经常找其谈心。在他们的鼓励下,半年多后,张洪士终于掌握了葫芦烙画技术,月收入从初期的800多元涨到近3000元。
  
  “真的很感谢颜书记,要不是他的支持,我现在也不能靠技能养活自己。”已脱贫的张洪士笑着说。
  
  三年多时间,颜亮亮指导帮助123户贫困户参与脱贫蔬菜种植项目、60户贫困户养羊157只、35名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随着贫困户逐步实现稳定增收,村民们对这位扶贫书记改变了看法,干群的心贴得更近了。
  
  拓产增收精准施策,帮助贫困群众找准了增收路。但是刘桥村欠债10多万元的现状,再次成为颜亮亮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5年,颜亮亮在走访中注意到,刘桥村靠近省道、人流密集,如果在路旁设置广告牌,收益应该不错。经过村“两委”商议确认可行后,当年就招揽了两座大型广告牌,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
  
  有了从0到1的突破,颜亮亮逐渐找到了实现村集体增收的路径和信心。随后,村里紧紧抓住光伏扶贫机遇申请资金建设光伏电站,2017年申请资金入股县担保公司、筹建扶贫车间、拿出10万元分别入股新引进的家庭农场和企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至去年底,刘桥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42万元。
  
  集体钱包鼓起来,让刘桥社区开展惠民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等更有底气。如今,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文化广场、公园的建成,让群众有了休闲场所,教育配套设施逐渐升级,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让孩子在社区上幼儿园……选择留任2016年,刘桥社区成为临泉县首批出列的10个贫困村之一。2018年3月初,已经结束驻村工作的颜亮亮在组织征求意见时,主动申请继续留任。
  
  “我对刘桥的情况比较熟悉,继续留任能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颜亮亮说。
  
  留任两年多来,颜亮亮继续扑下身子干事,和村里干部积极招商引资,招引企业入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基础。
  
  去年入驻刘桥社区双创车间的万隆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不仅带动周边几十名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11万元的收入。
  
  由于工作实绩突出,颜亮亮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全省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颜亮亮说,下一步,将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社区聚集,开拓农民增收新空间、新渠道,进一步巩固社区稳定脱贫成效,带领群众奔向小康路。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