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了村民 美了乡村

2020-6-15 09:31| 编辑: 戴斐 | 查看: 1616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王春杰|来自: 阜阳日报

  2014 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04 户、655 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0.19%、11.03%,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村;2019 年底,全村仅剩政策兜底贫困户5 户、8 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3%。经过5 年的努力,颍泉区闻集镇葛桥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背后离不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2017 年,按照省、市关于做好第七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颍泉区发改委选派干部罗金龙和区农业农村局选派干部王涛、李斌组成工作队,进驻葛桥村。“ 三年前,葛桥村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空壳、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葛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罗金龙回忆说,彼时,一系列的问题摆在面前,压力很大。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发力,重在产业扶贫。罗金龙带领工作队,结合葛桥村实际,鼓励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妻子患有癌症,女儿在读高中,两个孙子嗷嗷待哺,葛桥村居民钱法振不得不常年在家照顾家人、张罗家务,一家7 口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儿子儿媳身上。“儿子在上海打工,儿媳在闻集打工,两个人再努力也填不上家里的大窟窿,生活很困难,看不到希望。”
  
  钱法振对记者说,2014 年,他家被村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 年5 月,葛桥村扶贫工作队来到钱法振家,建议他借助产业扶贫政策养殖山羊。“从来没养过羊,万一养死了咋办?”钱法振说,刚开始,他并不愿意养羊,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便多次上门劝说,“真得要感谢他们。这几年,通过养殖山羊我们家已获得7万余元收入,且连续4 年获得产业奖补资金2.8 万元。如今,家里的山羊存栏量一直保持在20 只左右,一家人也顺利脱了贫。”
  
  因户施策,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依托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阜阳大丰收专业合作社,在葛桥村建成以千亩薄壳山核桃种植园为核心,油牡丹、芍药、林下养殖、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综合田园体,开发各类岗位258 个,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目前,大丰收专业合作社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达1268 亩、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800 亩,发展水产养殖78 亩。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务工就业三种方式参与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分配利润,即:利润的三分之一用于扩大再生产,三分之一归社员,三分之一纳入互助保障基金。目前,合作社已带动304 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 元以上,众多贫困户相继摆脱了贫困。
  
  “到去年底,全村仅剩政策兜底贫困户5 户、8 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1.03% 下降到0.13%。”罗金龙表示,今年将实现在册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一手抓贫困户增收,一手抓村集体经济发展。葛桥村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以及对外租赁的蔬菜大棚、扶贫驿站、冷库等。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持续改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清理沟河塘9 个,通过重新发包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2019 年葛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 年的0 元增至23.84 万元。
  
  此外,葛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区级项目资金230 余万元,对村内明代古桥葛大桥和村为民服务中心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修建了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中心。“目前,葛桥村已被纳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成功申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3A 级旅游乡村、安徽省森林村庄。”罗金龙满怀信心地说,一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富裕的新葛桥正在走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