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如今递交申请书积极入党 战场上的通信兵 在公路局家属院于永胜家,见到记者后,老爷子深有感触地说:“我70年前就是共青团员了,从那时起,就一直想着入党。” 很快,他的思绪又飞回到了从前。 于永胜是1933年出生,老家在蒙城。1950年,他考入蚌埠皖北干部学校。上学没多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作为共青团员,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军。获批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通信学校,在军校学习两年后毕业。 1952年,于永胜和三位同学一起,作为通信兵进入朝鲜战场。 “那时候都是手摇的老式电台机器,我们做的就是前后方的通讯工作。”于永胜回忆,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最开心的事,是阅读后方群众寄来的慰问信。每次在轰隆隆的炮声中,拆开一封封写有“寄给最可爱的人”的信件,对于永胜和战友来说,都是莫大的欣喜。“每封信,大家总是看了又看,再一封封叠好收起来。” 虽说不在战斗一线,但同样随时面临危险,电台所在地经常会有敌机来袭。“都是先投掷锡箔做的干扰弹,然后就来轰炸。”于永胜说,一次,敌机丢下的炸弹差点炸到电台所在地,把大家吓出一身冷汗。 越来越浓的入党梦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于永胜转业回到家乡,先后在原安徽省公路局、阜阳县公路局等部门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1995年,他从阜阳市公路局退休。 多年来,他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家庭,但心里一直有个入党梦。“以前觉得家庭成分不好,后来担心自己条件不够,一直不敢交申请书。” 退休后的于永胜,每天散散步,读读报,日子过得很是悠闲。但随着年龄增长,萦绕在老爷子心头的遗憾也越来越深:这么多年了,自己还不是共产党员。 今年爆发了疫情,于永胜看到志愿者们戴着党徽,在疫情一线奋战的场景,羡慕的同时,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向党组织积极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 对于永胜的入党申请,新建社区党委非常重视。“这么大年龄的老人申请入党,很少见。”新建社区党委第三党支部书记刘金领说,按照常规流程,从递交申请书,到考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成为正式党员,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向办事处党工委申请特事特办,希望早日圆老人的党员梦。”刘金领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