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王家坝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 王家坝镇和谐村居民在清理路面 养殖户赵年义在承包的水塘撒饲料 7月25日,阜南县王家坝镇,雨后的天空蔚蓝如洗,久违的阳光少了云层的遮挡,显得格外明亮。 23日13时,王家坝闸落闸关闭,停止向蒙洼蓄洪区分洪。随着闸门关闭,行蓄洪区内的洪水逐步退去,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居民们有的用铁锹、高压水管清理路面,打通通向外界的道路;有的走进田间,查看受灾作物,想着补救方法…… 灾后自救不等不靠 17时许,在王家坝镇和谐村,69岁的贫困户郑继光正在铲除道路上的淤泥。“党和政府保障工作做得好,俺们吃不愁、穿不愁。”郑继光说,现在水退了,得抓紧时间清理家园。 郑继光刚把杂物铲到路边,村民崔文强便立刻用高压水管将淤泥冲走。“这条路是解放庄台通向我们村部的主干道,今天必须打通。”崔文强说。 “王家坝镇有29个庄台和1个保庄圩,洪水来临时,很多庄台便成了孤岛,只能通过皮划艇、冲锋舟进出。”王家坝镇有关负责同志说,洪水退去后,镇村第一时间组织干群开展生产自救,目前通向所有庄台的道路均已清理完毕,群众进出方便快捷。 撒上一把上海青种子,再用扫帚在泥土上拍打,将种子压进泥土中,这样的种植方式着实令人好奇。 “水刚退去,地里很潮湿,没办法按正常的方法种,像我这样做一样种出来。”李郢村村民郎茂辉说,不出三天即可出苗,十多天便可以吃上鲜嫩的蔬菜。 “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的种植方法确实可行。”王家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崔显瑞告诉记者,种子本身较重,土壤又松软,经过扫帚拍打,再加上土壤里的水渐渐下落,种子很容易随之下沉,效果和正常种植是一样的。 道路两侧的农田里,有不少农民在田间播种。“出来点一些绿豆,不能让地就这么闲着。”村民邢庆光说,洪水退去后,生活还要继续。 不等不靠,经历了多次洪灾的王家坝人愈发坚强。 天一放晴,赵年义便来到自己承包的水塘,驾着小船向水中撒饲料,“即便希望不大,但我还是想来看看龙虾还在不在。如果不在,我得抓紧买虾苗,重新投放。” 守望相助 修复家园 “担什么心啊,有党在!俺们老百姓啥也不怕。”临近傍晚,刘郢村村口,几名村民坐在一起聊着家常,68岁的张恩敏大声说道。 几天前,刘郢庄台还是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几天后,这里已田归田、路归路、塘归塘。家里的39只大白鹅慢悠悠地从庄台走向附近的一处池塘,看着它们,张恩敏的心情格外地好。 “马书记,你好。这是俺们庄蔬菜包的发放名册,你看一下。”一名村民径直走向一旁的马奔。 马奔是阜南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赶在洪水来临前抵达刘郢庄台,担任这里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连日来,他一直和村民们奋战在一起。 据他介绍,前期主要是开展走访,安抚情绪、统计需求、宣传政策。如今洪水逐渐退去,将继续走访,对大家的种养殖情况进行摸排,以便统计损失,有针对性地帮扶。 行走在庄台上,到处被水冲洗的一干二净,完全看不出受灾的景象。“这两天,干部群众一起动手,把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马奔说。 在此基础上,村医和阜南县医院下派驻点的医生一起,对庄台进行了两次消杀,确保卫生安全。庄台上的68名居民,他们每天走访两遍,既巡诊也问需。从目前情况看,大家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吃穿不愁,健康也有保障。 天色渐晚,村民吴雪将晾晒在外的衣服、被子等收回屋里。“这个天晴得真好。”吴雪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