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洼:水退人进 再现繁忙

2020-8-5 09:1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5432|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方松高|来自: 颍州晚报

  8月1日上午,蒙洼蓄洪区开闸退洪,在蒙洼蓄洪区蓄滞12天的洪水,缓缓流回淮河。随着洪水的消退,因蓄洪而沉寂一段时间的蒙洼,再现繁忙与生机。
  
  8月4日早上,蒙洼蓄洪区内,除草、旋耕、种菜的群众随处可见,一派繁忙景象。政府免费提供耕作、种子、化肥和蔬菜苗;群众天不亮就下地补种作物;各村补种服务队为老弱病残及缺乏劳动力家庭提供服务……
  
  不让田地空闲
  
  “我这块地本来种的是中草药,被水淹坏了。今天早上刚旋耕好,准备栽上政府提供的大葱。”王家坝镇李郢村邢郢庄台村民邢家荣说,再过两三天就立秋了,其他庄稼不能种了,只能种些蔬菜。
  
  邢家荣今年虽已74岁,但身体很好。“今天凌晨两点就起来干活了,现在天气热,夜里干活比白天凉快些。”
  
  邢家荣有7亩地,种有二亩半黄豆,二亩旱稻,一亩半芝麻,一亩花生。全被这场大水淹坏了。大水退下去后,政府统一给种的二亩半绿豆已出苗,再栽一亩葱和其他蔬菜,争取把损失找回来一些。
  
  记者采访邢家荣时是上午9时,他已经干了六七个小时的活,早饭还没有吃。“地里没有种上庄稼,心里急呀,加上天热,也不想吃饭。”邢家荣说。
  
  不远处,村民岳伟芳正在地里挖草。“草不挖掉旋耕后还会再长出来,耽误长庄稼。”75岁的岳伟芳作为老一辈的庄稼人,种地十分精细。她准备把这块不到一亩的地栽上政府免费提供的大葱。
  
  在李郢村刘郢庄台下,村民正在种包菜、西兰花,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把秋季作物补种上,不让田地空闲。
  
  种子菜苗全由政府买单
  
  昨日上午10时许,在王家坝镇邢郢庄台下的059县道上,村民们在排队领取政府统一发放的葱苗。
  
  “政府免费给群众旋地,提供化肥、种子和蔬菜苗,想的真周到。”前来领葱的村民张俊友对政府举措称赞不已。
  
  张俊友家有三亩地,已种上二亩绿豆,还有一亩菜园准备栽葱。
  
  “我领了四十捆葱,够栽一亩地的。葱长得快,11月份就能上市获利。”张俊友笑着说。在大太阳下,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正往三轮车上装葱的他顾不上擦……
  
  王家坝镇是蒙洼蓄洪区内最早退水的乡镇,除了少数低洼地还没退水,其余地方都已退水。为鼓励蒙洼群众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阜南县出台八项补种措施。8月10日前退水的农田,重点改种玉米、绿豆、豇豆、红小豆等杂粮及速生蔬菜、反季节棚室蔬菜等;8月20日后退水的农田,改种甜荞麦、秋马铃薯及芹菜、菠菜、芫荽、荠菜、葱等冬春蔬菜。同时,该县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选派农技人员指导群众补种,并向有需求的农民提供良种,尽量降低群众损失。
  
  王家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崔显瑞介绍,目前政府提供的绿豆种可种12000亩,大葱、西兰花、包菜、辣椒苗可种200多亩,还提供可种700亩的萝卜、大白菜、上海青、鲜食玉米种子等。
  
  王家坝镇受灾农作物达3.7万亩。其中,库外受损1.4万亩,目前已补种绿豆等生长周期短的作物1.2万亩;库内受损2.3万亩,目前已补种1.2万亩。截至8月4日,全镇蓄洪区露出土地农田基本补种完毕。
  
  群众相互帮助抢种秋季作物
  
  在王家坝镇刘郢庄台下,近20人组成的补种服务队正在栽植包菜。服务队成员为同村已耕种完的村民。
  
  “在灾后补种作物过程中,一方面,村民自己主动补救;另一方面,各村成立补种服务队,为老弱病残及缺乏劳动力家庭提供服务,加快补种进度和速度。”崔显瑞说,服务队对受灾地块进行统一补种,补种品种包括玉米、绿豆、蔬菜等生长周期较短的农作物。
  
  据悉,为给脱贫户创造岗位增加收入,各村补种服务队成员以脱贫户为主,补种服务队在加快补种进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确保脱贫户不因洪灾返贫。
  
  50岁的邓怀勤是刘郢村李台庄台贫困户,2018年脱贫。她家的耕地地势较高,退水早,已全部补种完。为帮助别村农户补种,她响应号召,加入了补种服务队。
  
  昨日清晨5点,邓怀勤就和5个同庄台的村民来到邢郢庄台北边的田地里,帮助村民清理地里的玉米秸。“不拉走,没办法旋耕。”邓怀勤说。
  
  保庄圩内生产忙
  
  蒙洼蓄洪区内一派繁忙,而在王家坝镇保庄圩内阜南县红亮箱包公司扶贫车间也是忙个不停。
  
  “在这上班一个月工资2200元,加上国家对贫困户补助,一个月收入将近3000元。”工人李娜说,她家因病致贫,去年已脱贫。
  
  李娜介绍,扶贫车间离家近,在这里上班可以照顾家庭,而且工作稳定,这次王家坝开闸并没有影响工作,员工收入不减。
  
  公司负责人王恒亮告诉记者,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箱包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各类拉杆箱、拖轮包、书包、电动车头盔等产品。现有员工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人,带贫率49.4%。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利税总额160万元。公司先后吸纳王家坝村、郎湾村、和谐村三个贫困村集体发展资金合计120万元,每年可为三个村分红9万余元,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