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老观灾后不“观望”

2020-8-6 08:22| 编辑: 刘黎 | 查看: 8563| 评论: 0|原作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张涛 乔红伟|来自: 阜阳日报

   
  8月4日上午,阜南县老观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芡实种植基地,8800多亩土地一半露出田埂,20多名工人驾驶小船,正在清理未退水处的杂草、秸秆、塑料等漂浮物,为播种下一茬芡实做准备。
  
  2018年底,公司负责人钱会明流转陡河、顺河、和台3个行政村的1.1万亩土地,种植芡实8800多亩,发展精养鱼近2000亩,去年实现收入1600多万元。作为老观乡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种植基地每天带动就业100人以上。
  
  “这两天发了40万元工资,上半年工人工钱全部结清了。”蒙洼蓄洪后,生态农业公司种植基地全部被淹,损失4000多万元。随着洪水逐渐消退,钱会明一边安排会计将当地群众上半年的务工工资足额发放,一边组织工人清理水田、维修破口田埂,以便及时拦蓄一部分水,保证来年芡实生长用水。
  
  记者近日来到老观乡,当地的种养殖大户在洪水过后,不观望、快行动,积极恢复发展生产。
  
  在老观、河口两个行政村流转土地种植莲藕的古宏寿,把工人从无为老家喊了回来,利用当前较高的水位清理藕塘漂浮物。
  
  “藕塘绝收已成定局,现在不清理这些漂浮物、把冲破的田埂修补好,等洪水退完损失更大。”2016年底,古宏寿作为第一批客商,来到老观乡发展莲藕种植,目前基地种植面积1300余亩。与其抱团发展的一名滁州籍客商,在老观乡种植莲藕3500余亩。两家企业生产的莲藕出口至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面对这次洪灾,俩人没有气馁,而是铆足干劲恢复生产。“当地党委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土地租赁合同期限8到10年,只要下劲干,今年的损失,明年肯定能挣回来。”
  
  “老观乡土地流转率高,种养殖大户损失较大,平均每亩损失都在1万元以上。”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介绍,2016年以来,全乡4万亩耕地有3万亩实现规模流转,主要发展以芡实、莲藕、鱼虾为特色的沿淮适应性农业。从蓄洪前帮助转移生产生活物资,到蓄洪期间发放救灾物资,再到眼下为种养殖大户积极争取补贴,党委政府一直关心关注着农业企业发展,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减少损失、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据了解,目前,老观乡已经出台发展适应性产业调整三年规划,明确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就业扶贫、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种养殖大户更多支持,确保灾后3年内全乡基本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