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一大早,阜南县老观乡老观村党支部书记张强就带着新鲜蔬菜和两箱泡面,来到村里唯一的湖心庄台——小马台。把东西送到83岁的村民马运友家后,他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和老两口聊起了天。 “马叔,这两天身体怎么样?没有啥不舒服吧,吃的用的有没有短缺的。”得知屋里的电灯有点问题,他二话不说,站上板凳,排查原因。 “就老两口在家,水还没退,路也不通,出来进去要注意点,可不能磕着碰着。”再三确认电灯没问题了,张强又叮嘱了几句。 离开马运友家,他在庄台上转了一圈,挨家挨户地询问村民的生活情况,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了每家的需求。“虽然坐船来回很不方便,大堤上也有很多事要处理,可每天不来一趟我就不踏实。”作为土生土长的老观乡人,42岁的张强已经历三次开闸蓄洪,但以基层党支部带头人的身份参与抗洪抢险还是第一次,“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特别是受灾群众的生活一定得保障好。” 时间回到7月19日。当日早上7点,张强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因水情形势严峻,加上老观村的特殊情况,要求他们在次日凌晨3点前必须完成所有人员和物资的转移。 老观村街道是老观乡的主要商贸集散地,长500多米,地势均在28米水位警戒线以下,有大小商家近40户,包括7家大型超市,一座加油站和一些销售烟花爆竹、农药化肥等危险品的商铺。张强当即组织党员干部,动员沿街商户,迅速展开转移工作。因转移任务很重,上级调动了武警、民兵、志愿者1000余人协助他们。 “已经十多年没蓄洪了,刚开始动员转移时,还有商户不情愿。”张强说,多数百姓对水情发展的形势并不了解,他只能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解释。最终,所有人都积极配合转移工作,在12小时内完成了500多吨、价值3000多万元物资的转移任务。 转移只是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为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老观村党支部的基础上,一个由村干部、党员和县委组织部等部门下派工作人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了,于大堤之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汛救灾堡垒。 阜南县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杜勇是被分配到老观村的干部之一。7月20日下午2点,王家坝开闸蓄洪不久,他来到村里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1250米淮堤的安全,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现实问题等。 “老观村附近堤坝地势高,路面宽,理论上安全隐患不大。但这个堤段后面住着376户群众,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压在我们肩头的重担,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刚刚“走马上任”,杜勇便召开了临时党支部会议。紧接着,他和张强带领临时党支部党员对农户家进行逐一排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将巡堤的165名民工分成三班,轮流巡堤查险,确保一天24小时都有人盯着堤坝的安全…… 帮扶困难群众、关心庄台居民也是临时党支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只有11户21名村民的小马台庄台,阜南县司法局主任科员、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周德强从7月20日接到通知赶往老观村起,就一直驻守在庄台上,从安全巡查,到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生活问题,再到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他和村干部相互配合,守护着这小小庄台。 庄台刚被水围住不久,村民马季接到河南建筑工地老板的开工通知,心急如焚,向临时党支部求助,周德强马上联系村里,给他安排船只,送他出了庄台;庄台上的马运刚家庭困难,所住的房屋地势比较低,为确保安全,周德强与村民多方协商,把马运刚家暂时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另一户村民家;脱贫户马营的鱼塘受灾严重,至少损失了5万元,周德强第一时间赶到他家,核实灾情,给他分析政策,劝慰他鼓足信心…… 如今,马季已经安全到达务工地;搬到新住所的马运刚,正合计着灾后修缮房子;马营也振奋精神,准备重新拾掇鱼塘……“以前条件不好,经历洪水,吃过不少苦。现在,党和政府的工作都做在前头,看到党旗就知道有人来帮俺了,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马营说,洪水无情,但背后有一座大靠山,心里也就踏实了,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俺们都不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