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王松锋是临泉县艾亭镇的“名人”。 跟他一样出名的是他骑了许多年的自行车。 9年里,车轮子转啊转,几乎踏遍了各个村子的角角落落,有的地方,去过一次又一次。 他就是临泉县司法局艾亭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也是县里第一位专职调解员。 “爱管闲事”、自学法律,热心调解,还摸索出了一套调解“土办法”。多年来,他调解矛盾纠纷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听听他的故事。 人物: 王松锋,73岁,2011年至今担任临泉县司法局艾亭司法所人民调解员。 荣誉: 2016年,被安徽省司法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 2018年,被临泉县授予“优秀新乡贤”称号; 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个人称号;获得安徽省司法厅“2019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提名奖;荣获“临泉县劳动模范”称号;获得“最美临泉人”称号等。 调解 化解矛盾,他有『土办法』 今年73岁的王松锋是艾亭镇艾亭村人,高中毕业后,先后担任过民办教师、大队干部等,连续四届任县人大代表。2011年,艾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他担任人民调解员。 “群众的事,看似是小事,却并不是小事。”这是王松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上半年,艾亭镇的李某与邻居李某文因建房发生纠纷,两人互不相让,村干部几次调解不成,矛盾越来越深。眼看着建房的矛盾激化,不仅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还破坏了乡村的风气。王松锋主动来调解,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只要一有空,王松锋就骑着自行车过去。最终,两人被王松锋所感动。李某主动拆除了部分已经打好的墙,将墙面向后挪,留足了门前的空间;李某文也不再坚持将路恢复成原样。 宅基地的矛盾,是乡村常见的矛盾之一,王松锋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忙化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就是以乡村的人情、社会关系来化解村民矛盾。” 此前,村民李某平将同村李某涛房屋上的瓦片挑下,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李某涛报警后,警方对李某平进行了行政拘留。李某平不服,认为李某涛建设房屋的瓦片会在雨天滴水,造成其出行不便,两家矛盾产生已久。 王松锋了解情况后,发现仅靠行政处罚,难以彻底化解矛盾。于是,他分别找到二人,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还找到当地的村干部,一起引导两人承认错误、解决问题。最终,两人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对话 真心喜欢,就不会觉得累 记者:王老师您好,请问您是怎么与“调解”结缘的呢? 王松锋:我家住在艾亭镇街上,平时邻里街坊有红白事,都会找我帮忙主持、支客。我爱管闲事,邻里之间有矛盾,有纠纷,他们也都会找我去评评理,我也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一来二去,大家都对我比较认可。2011年,艾亭镇司法所就聘请我到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我就走上了调解之路。 记者:对于调解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您是怎么把握的呢? 王松锋:老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比较爱看法律方面的书,像《合同法》《婚姻法》《民法典》等,我都自己学习、研读,不懂的地方就向司法局的人请教。另外,由县司法局牵头成立的“善治临泉办公室”也会给调解员每年组织两到三次的学习培训,让我们掌握更专业的知识。 像我调解邻里纠纷,并不是说想怎么调解就怎么调解,都得是依法调解,有理有据,有相关法律、政策作为依靠,这样才能让群众信服。 记者:如今您已经73岁,年纪大了,还四处奔波,家人支不支持? 王松锋:我的孩子们早已工作成家,如今家中只剩下我和老伴。儿女对我当调解员没有意见,觉得我开心就好。老伴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很体谅我,对我很支持。她也喜欢看法律节目,平时我会把一天调解时遇到的事说给她听,两人一起探讨如何调解。 这9年来,看到我比较辛苦,她提出过让我不做调解员了,安心在家养老。但她也能看出来我是真的喜欢调解工作,也就不再说了,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 记者:多年来从事调解工作,您有没有觉得辛苦呢?有没有遇到过群众不理解的情况? 王松锋:一直都比较忙,但因为热爱,我从没感觉到累。因为我家住在街上,有的群众路过就会来说事,找我帮忙解决纠纷。有时调解完回到家,身上都汗湿了,正想洗个澡,又有人找上门来;有时候到家刚吃上一口饭,就来人了,也顾不上吃饭,就出去了。 在镇里大家差不多都认识,所以去群众家里了解情况、调解矛盾时,他们大多都能理解我、尊重我。也遇到过一些大吼大叫的人,我就坚持不怕问、不怕缠、不怕烦,耐心和他们交流,最终大家都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记者:从事调解工作9年了,您对调解工作有什么感想? 王松锋:我觉得干这一行,得多学多看多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白了就是看碟下菜,找出引发双方矛盾的真正原因,再对症下药。调解员需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多次沟通,一次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能急于求成。我也觉得基层很需要调解员,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就能解决很多社会矛盾,更能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记者:您从事调解工作以来,获得了许多荣誉,对此您怎么看? 王松锋:我总说,这些荣誉、称号和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获得这些奖,是社会和群众对我们调解工作的认可,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在接下来的工作里,我要继续努力学习,研读法律知识与政策,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调解员。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