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2020-9-3 09:3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631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治好 通讯员 余波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风雨中、烈日下,有她整日奔波的身影;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她在帮贫困户卖香油、大枣等农副产品……从2014年底到颍泉区宁老庄镇枣树行村驻村扶贫以来,周平五年如一日,倾心倾力为贫困户谋幸福,终于实现212户443人全部脱贫,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万元。
  
  朋友圈里
  不遗余力推销农产品
  
  “‘玉铃铛’枣已经成熟,欢迎亲们来俺村尝鲜采摘。”进入8月份以来,枣树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平在微信朋友圈不遗余力地推介村里的甜枣。她还和扶贫专干一起数次到阜阳商厦、万家福超市推介,让“玉铃铛”枣进入生鲜区。
  
  “目前,我们已经售出了20多万斤,预计还有40万斤。” 周平说,为了能帮贫困户多卖些枣,她把亲朋好友都拉到了村子里采摘。
  
  贫困户张超今年50岁,几年前家中三个孩子都在上高中或大学,全家因负担太重而致贫。2017年,村里无偿给张超10棵枣树苗,帮助他种在了房前屋后并进行技术指导。如今,这10棵枣树都进入了盛果期,一棵树最少能结二三十斤枣子,一年增收近3000元。张超的两个孩子已经工作,全家实现了脱贫。
  
  “‘玉铃铛’枣是我们村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免费发放给像张超一样的400多名贫困户,鼓励大家发展庭院经济。”周平说,目前村里“玉铃铛”枣种植基地面积1050亩,其中育苗基地500多亩,枣树苗每年外销10万株。
  
  因户施策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在大力发展枣树种植的同时,周平还因户施策,鼓励老弱病残群体发展特色种养业。
  
  贫困户王聚军80多岁,年龄大加上身体不好,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平走访中发现,老人有养殖经验,于是鼓励老人养羊,并帮助联系购买羊羔。经过几年发展,王聚军羊圈里已经养了10几只羊,每年卖掉一部分,年收入五六千元。
  
  2019年10月走访中,得知贫因户高建患病,妻子车祸手术后需取夹板,家中新榨的香油无法出去售卖。周平第一时间就把香油拍照,发到颍泉区商务粮食局单位工作群、微信朋友圈,又联系饭店帮助宣传销售。最终,香油全部销售完毕,贫困户增收2700多元。
  
  自2019年以来,在种养业为主的产业扶贫方面,周平积极促进45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在光伏扶贫方面,村级光伏发电站于2015年11月底并网发电,并在2019年增收58500元;就业方面,她和扶贫干部一起新开发村级公益岗位22个;教育扶贫方面,帮助7人申报雨露计划补助,各补助3000元。
  
  在周平等扶贫干部的奔走下,2014年以来,枣树行村积极争取道路硬化扶贫资金,新增道路9064米,新建了水厂、幼儿园、文化广场,扩建了村室,村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基于扶贫中点点滴滴的付出,周平2017年获得“颍泉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8年获得“颍泉区最美帮扶人”称号; 2020年获得“颍泉区妇女三八红旗手”称号。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