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专家为果桑种植基地发展出谋划策 如今,太和县坟台镇陶楼村里,成片的桑树一眼望不到头。“再过一个月,今年的第二茬桑叶就能采摘,又有一笔收入了。”60岁的村民许廷说,他流转十几亩土地种植桑树,不仅脱了贫,一年还能增收8万多元。 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镇里的好政策。2015年坟台镇利用县农业农村局给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把发展种植作为“调转促”的重要抓手,发展果桑种植就是其中的一大举措。 “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是摆脱贫困的第一步。”坟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宫凯介绍,从2015年起,镇里通过打基础、补短板,加强水、电、路、林四网建设,新修260多公里道路,疏浚、修复130多公里河沟,提高了12万亩耕地的灌溉和田间排水能力,并对全镇所有配电台区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有了基础,产业发展的思路也渐渐打开。“为了保证技术安全,提升桑果效益,2016年起,镇里与省农科院蚕桑所签订桑树种植技术指导协议。”宫凯说,全镇规划的4200亩桑树种植土地,由8户种植大户流转。 55岁的种植大户杨昆就是致富领头人之一。2015年,他在流转的300多亩土地上尝试种植桑树。目前桑树种植已经进入稳定期,以销售桑果和桑叶为主,一年销售额可达80多万元。 有了产业,坟台镇还将目光瞄向桑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此获取更多收益。引进雅蔻花果茶厂、玉飞桑果酒厂等企业,每年使用本地种植的桑果、桑叶等进行加工生产。2019年,全镇果桑每亩纯收入达4000元,仅桑果果干、桑果酒、桑茶叶、桑果饮料等就为全镇增收10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果桑企业带动450余户农户就业和种植,其中贫困户131户。在果桑产业的带动下,目前坟台镇四个贫困村顺利出列,3859户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实现脱贫致富、稳定增收。 未来,坟台镇将进一步打造培育果桑特色产业基地,一方面扩大种植,另一方面发掘桑果药用潜力,谋划桑果深加工系列项目。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