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2020-9-21 09:12| 编辑: 戴斐 | 查看: 40739|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史浩然|来自: 阜阳日报

  又是一年白芷收获季。这几天,太和县皮条孙镇大车里村李登合的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剪掉根茎、整理成堆、打包装箱……54岁的贫困户李登喜动作熟练又快速。李登喜的爱人患有疾病,多年来全靠他照料。两年前,李登喜来到基地工作,月工资1500元,足够夫妻二人的日常开销。
  
  一阵忙碌后,李登喜拍了拍裤管上的尘土,蹲在地头休息片刻。他笑着说:“李登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以前也是贫困户,现在成了俺村的致富带头人。”
  
  顺着李登喜的视线看过去,不远处的李登合与工人一起干得起劲。捡拾白芷根茎、装箱打包……不注意的话,丝毫看不出他的视力有问题。
  
  “小时候患上视神经萎缩这个病,衣食住行都靠家人照料,也因此成了贫困户。”李登合说,他不愿一辈子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下生活,“我相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做扫把、卖梯子,早些年,李登合靠着手艺养活自己。2017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接触了中药材种植,发现前景可观。不安于现状的他在村里流转10几亩土地,投资7000多元,走上了中药材种植的道路。
  
  “第一年种丹参,因不懂技术亏本了。”李登合说,在亲朋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调整心态,重拾信心,在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渐渐有了起色。
  
  几年间,李登合不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优化种植结构,“目前有100多亩地,除了中药材,还种植辣椒、芝麻等经济作物。”
  
  摆脱贫困的路上,李登合费了很大力气。事业小有成就后,他也不忘给乡邻们分一杯羹。“常年聘请了16人帮忙,其中贫困户8名。收获季节每天的用工人数都能达到30多人。”李登合告诉记者。
  
  67岁的张雪荣和丈夫一起在基地工作了两年多。“这个年纪找份工作很不容易。老板人很好,在这里干活稳定又踏实。”张雪荣说,一天工作几个小时,不耽误照顾家里,两人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白芷收获后腾出来的地,李登合打算再种一茬露天蔬菜,赶在春节前上市还能赚一笔。“只有发展得更好,才能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我一定尽全力把地种好,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李登合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