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杰: 做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2020-9-22 09:1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819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治好 通讯员 余波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椿树村位于颍泉区宁老庄镇西南部,过去一直沿袭着“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模式,群众生活困难,2014年成为贫困村。2018年4月,市直工委电教中心主任陈杰,得知第六批选派干部期满需要继续选派干部下乡扶贫时,主动请缨。成为扶贫干部,他说身上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扶贫干部要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两天,陈杰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们一起忙着走访贫困户。这样的走访活动,从入村第一天起就没有中断过。走访摸清贫困户情况后,工作队及时调整贫困户的享受措施,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来增加收入。
  
  村民张利海家中三个小孩上学,后来他因车祸受伤成了贫困户。陈杰走访得知,张利海的妻子在母猪养殖方面很有经验,就鼓励她搞母猪养殖,不但积极帮助申请产业奖补,还说服其扩大养殖规模。2019年,张利海养殖的6头母猪,繁殖猪仔30多头,当年获利数万元。张利海脱贫后,还给周边5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要想村子脱贫致富,还得靠产业带动。这几年,在市直工委、颍泉区直工委和区总工会的共同帮扶下,椿树村摸索出了一条“黑金”脱贫之路。椿树村陆续整出110亩土地,重点发展黑土豆、黑玉米、黑芝麻、黑花生、黑小豆等五种黑色食品,并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套种,增加收益。“与传统的土豆、玉米相比,种植成本差不多,但价格却翻了几倍。”陈杰说,今年椿树村种植了50多亩黑土豆,产值约50万元,可获利25万元。
  
  脱贫户韩素兰,2018年到种植基地打工,种植、管理、收获黑土豆这些农活样样精通。仅此一项,韩素兰年收入4000元。在椿树村,依靠种植黑土豆就业的贫困户共26户29人,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除了发挥驻村单位的职能优势,陈杰还充分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单位到包保村投资兴业、扶持生产,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2019年,驻村工作队共协调市直工委、区直工委和区总工会等三家包保单位支援村环境综合整治13万元,另利用市直工委到椿树村开展“阜阳夜话”的契机争取7万元道路建设资金;连续五年为椿树村50名贫困大学生捐赠“爱心圆梦大学”奖金15万元;另外通过阜阳市直党建微信公众号发出购买椿树村黑土豆的倡议,阜阳电信公司帮助椿树村销售8000斤价值4万元的黑土豆农产品,而后又捐赠扶贫资金2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椿树村已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更由2014年不足3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51万元,特色产业收入突破23万元。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