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身患眼疾 但看得准致富路子

2020-9-22 09:12|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542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楚楠楠 通讯员 史浩然|来自: 颍州晚报

  虽然患有视神经萎缩,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仅闯下了一片天地,还帮助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奔小康。太和县皮条孙镇皮条孙村村民李登合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也激励着乡亲们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李登合自幼患有眼疾,一度自理生活都有问题,要靠家里人照顾。不能外出打工,身体条件又受限,李登合便琢磨着自己能干点啥。他凭借自己的经验,学会了手工编织扫把、笤帚等农副用具。同样的活,李登合要比别人多花时间,多花体力,但他从未放弃,“不能让别人把我当成废人。”
  
  2018年下半年,李登合被确定为贫困户,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看到李登合居住条件十分简陋,镇村和上级部门精准施策,为他盖了新房屋,安装了水电。因为患有眼疾,生活贫困,他单身多年。有了新屋子,通过邻里的介绍,李登合找到了老伴,日子开始有了色彩。每逢赶集,人们都可以看到老伴骑着三轮车,载着李登合和一些编织的扫把、笤帚,到集市去叫卖。
  
  “政府给的政策好,但我们也不能光等着政府解决温饱。” 李登合说,他不愿一辈子都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下生活,靠自己的双手,一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来。2017年,李登合发现不少村民常年忙于外出打工,土地利用率不高,便想着将这些土地整合在一起,种点经济作物。通过多方学习和打听,李登合决定种植中药材。
  
  说干就干,从村里流转10几亩土地,投资7000多元,李登合走上了中药材种植的道路。“第一年种丹参,但由于不懂技术,全部亏本。”李登合说,在朋友和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调整心态,重拾信心,在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上花费很大功夫,中药材种植渐渐有了起色。
  
  几年间,他不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土地流转面积从最初的十几亩扩大到100多亩,种植结构除了中药材外,还种植辣椒、芝麻等农副产品,成为当地有名的励志创业者。
  
  事业渐有起色之际,他也不忘分给乡邻们一杯羹。目前,种植基地共有固定用工16人,其中包括8名贫困户,收获季节用工人数能够达到30多人,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许多增收致富的就业机会。
  
  “李老板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以前也是一名贫困户,如今成了俺们村的致富带头人,我得更加努力才行。” 54岁的贫困户李登喜在李登合的中药种植园干了两年多,每月挣1500元,足够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
  
  “我的生意好了,才能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只要我有能力,就尽力帮助他们,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共奔小康。”李登合说,有党的政策,再加上勤劳敢干,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