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民关注的阜阳城隍庙维修进展如何?记者了解到,目前,大殿、寝殿经过近两年的维修,即将完工;南大门已建成,围墙正在施工中,西围墙、南围墙基本完成。阜阳城隍庙即将以崭新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维修工程即将完工 “目前正在安装大殿大门和填地砖缝,过段时间就可以验收了。”大殿施工方负责人刘和猛说。 此次维修,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对城隍庙大殿和寝殿进行落架大修。主要包括墙体、地砖、望砖、屋面、木柱、木梁等恢复,防白蚁处理、破损屋面拆除等。维修过程中,施工单位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历史信息,原有构件的材料能用尽用。 记者在大殿看到,两名师傅在安装大门,3名师傅在为地砖勾缝,青砖白缝,古朴庄重。大殿的墙面、柱、梁、顶等已完工。大殿五架梁的横梁大部分用的是原件,柱子全部是用松木加工的新柱。“古建筑使用大量木材,最怕火和水。如果漏雨,木构件很快就会腐朽。”刘和猛说,城隍庙大殿漏雨多年,木质柱子经雨水上淋下浸,大部分已腐朽,不能再次使用,只能用合抱粗松木加工新柱代替。 记者注意到,大殿内木构件颜色深浅交错,深色为大殿原构件,浅色是用新木材加工的新构件。大殿的雀替多为原构件,斗拱用少量新构件代替原件,额枋几乎全部是用新木材加工。 在大殿前仰望,只见维修后的大殿黛瓦覆盖、戗角高翘、雄伟壮观…… 位于大殿后的寝殿维修已完工,寝殿一层二层柱、门、窗等已维修安装完毕,大门紧锁。二层布局的寝殿古朴而雅致,与周围的现代楼房形成强烈反差。 “目前寝殿维修工程已通过验收,大殿维修工程近期将进行验收。”市文物管理中心负责人董波告诉记者,维修过程中使用有新木材,要等新木材干燥定型后才能刷油漆,所以大殿和寝殿的门窗柱要等一年后再刷油漆。 将升级为城隍庙建筑群 阜阳城隍庙位于阜城解放北大街,始建于西汉初年。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重修,并进行皇封。清乾隆年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维修;民国期间遭到破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民众教育馆、市文化馆办公场所。 由于年久失修,阜阳城隍庙大殿、寝殿出现漏雨,且漏洞日渐扩大。长期遭受雨水侵袭的大殿,顶部出现坍塌,破败不堪。 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修复城隍庙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尽快抢救这座濒临消失的古建筑。 董波介绍,关于城隍庙的修复,市发改委在2015年就已经立项,2016年夏季城隍庙寝殿维修工程设计方案获省文化厅同意并进入招标环节。由于牵扯到周边居民的房屋拆迁问题,城隍庙修复工程迟迟未能动工。2017年市政府投资3700万元用于周边房屋拆迁。 城隍庙大殿和寝殿的修复保护工程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大殿投资200元,寝殿投资120万元。修复完成后的城隍庙计划开设阜阳历史陈列展、阜阳城隍庙庙会非遗展等。 城隍庙的修复工程分现有古建的维修保护、毁坏消失建筑的复建两大块,分期实施,计划2025年全部完成。修复后的城隍庙将由单体建筑升级为城隍庙建筑群,东至建设街、西至舒乐小区、南至人民路、北至云亭小区,总占地面积约10亩。 为确保城隍庙消防安全,目前市文物管理中心正在为城隍庙搭建远程监控消防平台,平台与省文物局实现联网,可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对城隍庙进行远程可视化动态监管,实现主动预防控制,掌握火灾风险预警主动权,达到隐患早发现、事态早处理,损失最小化的目的。届时,城隍庙将成为我市首个搭建远程监控消防平台的文保单位。 城隍庙修建大事记 2009年 修缮城隍庙提上日程。 2009年、2010年 市级财政为抢救该项目拨出专款,市政府将城隍庙修复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市文广新体局拟定了城隍庙维修保护实施方案,并委托有文物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了修复设计方案及效果图,上报省文化厅审批。 2015年1月23日 原省文化厅下发《关于阜阳城隍庙大殿维修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皖文物保函〔2015〕51号)》,原则同意《阜阳城隍庙大殿维修工程设计方案》。 2015年6月 市文物管理局经过环评、工程立项、编制造价清单等程序审核,于2015年6月正式在网站公开招标。 2016年8月 原省文化厅原则同意《阜阳城隍庙寝殿维修工程设计方案》。 2018年10月 城隍庙大殿维修工程正式开工。 2020年9月 城隍庙大殿维修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