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2017年,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程伟来到颍东区枣庄镇刘庄村驻村扶贫,“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我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贡献力量。” 进村以后,程伟立即开展走访,发现刘庄村农业生产主要是“一麦一玉米”的传统模式,田管也是随大流。 所到之处,程伟不忘宣传新的农业技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2018年,村民李振付流转土地近100亩。在程伟的帮助下,李振付对小麦加强了田管,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单产提高了18%。 焦老庄生产队长焦永运有发展意愿,但缺技术、没门路。2017年7月,程伟和扶贫工作队成员一起帮他注册成立了焦永运家庭农场,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当年,农场种植小麦良种繁育田200亩、蜜本南瓜180多亩,带动贫困户15户,户均增收2670元。 2018年底,焦永运家庭农场种植的蜜本南瓜销售困难。程伟在网上发布信息,帮助销售50余万斤,当年家庭农场蜜本南瓜种植实现利润7万多元。“2019年4月,我们的种子田发生了赤霉病,很担心减产。”焦永运回忆,程伟积极联系市农科院,争取支持,利用无人机进行防治,当年亩产达到1100斤。 “家里养了2头母猪,俺也掌握了养猪技术,现在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缺场地。”焦老庄贫困户马振国向程伟道出了自己的困难。程伟多方打听得知,养殖户范多峰的养猪场倒闭,厂房闲置。经过程伟协调,范多峰将猪舍提供给马振国使用。2019年,马振国养了6头母猪,当年销售成品猪30多头,实现利润12万多元。 “跟踪服务是责任。”程伟时常这样说。今年4月底,受疫情影响,焦永运家庭农场、范多龙施工队、焦永章家电服务部等三家经营主体遇到资金困难,程伟联系多家金融机构,最终在颍泉农商银行申请政策低息贷款23万元,帮助实现了正常经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刘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的不到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62万元。“村出列,户脱贫,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苦点累点都值了。”程伟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