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张芳:奋力开拓增收路

2020-12-14 10:49| 编辑: 刘黎 | 查看: 11189|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张玲芝|来自: 阜阳日报


  贫困群众没有收入,就千方百计帮他们找工作;没有技能,就耐心教会他一技之长;想创业,就帮助筹资金、找厂房、助销售……多年来,临泉县长官镇王营村妇联主席张芳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把群众脱贫增收当成自己的事,在脱贫攻坚一线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果实。

  早在2015年,张芳就投入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当时,她所在的村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繁重。“留守在家的村民收入很少,除了种点地,没有其他挣钱门路。”张芳说,她一直在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2016年,在镇里支持下,张芳利用村里的废弃敬老院建立起扶贫工厂,做起柳编来料加工。“柳编加工方式灵活,技术简单,适合留守妇女和老人。”张芳说,她还专门带着村民到阜南县黄岗镇柳编工艺品基地学习编织技术。当年,不少村民成为扶贫工厂的员工,实现了增收。“以前,有些老人连20块钱一双的棉鞋都不舍得买,我鼓励他们没事就去厂里做柳编,挣了钱想买啥就买啥。”

  村里有个孩子叫雷子,患有先天性脑瘫,走路不太稳,经常到扶贫工厂里玩。张芳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雷子是想学编织挣钱,便手把手教他。手脚不太灵便的雷子很是努力,一点点学、一天天练,慢慢地也能独立编织吊篮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雷子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产业工人,一个月能挣1000元左右。2018年11月3日,临泉县第三届“能工巧匠大比武”举行,雷子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肢体健全人一同参赛,获得了藤编技能大赛的第一名。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越来越好,张芳也有心留意村里有技术、懂经营的务工返乡人员,鼓励他们自主创业。2017年春节,得知村民王兴兴有在家乡办服装加工厂的想法,张芳不仅给予鼓励和支持,还主动帮助筹措创业资金、联系厂房。“王兴兴有服装加工的技术,而且有想法、懂经营,支持他回乡创业就是为贫困户开辟增收路。”

  在张芳的帮助下,王兴兴于2018年8月成立了临泉县百利服饰加工有限公司,带动了周边30多人就业。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百利服饰积压了一批男士羽绒服。张芳了解情况后,一边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帮企业去库存;一边又鼓励王兴兴复工复产,开发新款应季服饰,借助拼多多、淘宝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现在,我们不仅渡过了难关,还升级了生产线,前11个月净赚了50万元。”王兴兴说。

  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张芳帮扶的王营村39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脱贫不脱帮扶。”张芳说,她要一直带着大家干下去,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