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森(左)与同事正在工作 2019年4月,人社部等部门正式将“无人机驾驶员”列为新职业。两年过去,在摄影、植保、检修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无人机驾驶员的身影。近日,记者跟随市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员谢森,领略无人机给这个领域带来的全新突破。 检修用时更短 近日上午8点,记者跟随谢森和他的无人机小分队来到颍东区第一监狱附近,例行检修一处220千伏高压线路。一番调试后,无人机转动旋翼缓缓升起,开足马力向着60多米高的杆塔飞去。 在谢森的操作下,无人机时而上下左右盘旋,时而准确地停在某处。另一位同事则从其他角度时刻观测无人机和杆塔的距离,以确保安全飞行。“绝缘子检查正常”“连接金具检查正常”“销钉检查正常”……二人配合完美,准确传递着信息。15分钟后,检查完毕。 “无人机操作是个技术活,要眼到、手到、心到。”谢森手握遥感,左右开弓,灵活操纵航向。常年的飞行作业,他早已摸透了无人机的“脾气”。 “要时刻注意风速、风向,控制角度,注意细节观测。”谢森向记者介绍,2017年前,公司的高压线路检修人员采取登杆检修和地面巡视的方式,工作量大,也不安全。以颍河北岸临颍中学旁的一级塔为例,60多米高、河面跨度达500多米,检修人员从脚钉爬上杆塔,检修一次就要40多分钟。如今有了无人机,时间缩短至15分钟。 飞得更高,看得更准 1979年出生的谢森毕业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00年进入供电公司,负责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维护。2019年,公司开始开展无人机巡检的业务。追赶时代发展的浪潮,2019年12月,谢森通过培训并考取了国家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去年9月,他开始担任市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电缆无人机班副班长。 “目前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有5个班组40多名员工,其中12人考取证件,今年又有十几人报名参加培训。”谢森说。 “之前人工检修高压线路需要线路停电,短则数日,长则20多天,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不便,而无人机检修降低了停电率。个人登塔检查,一天最多只能检查5基杆塔,无人机只要备足电源,一天可以检查40基杆塔。”谢森说,目前阜阳市110千伏及以上线路有13000基杆塔,所有跨越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的高压线跨越点每个月至少检修一次,无人机让繁重的检修任务变得更易操作。 平时若天气晴好,一大早谢森就会带队出发。看着腾空而起的无人机,谢森说:“‘开’着无人机,感觉自己也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看得更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