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宁光雅: 要苦干,也要会巧干

2021-4-9 10:0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9771|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乐意 实习生 张宇菲|来自: 颍州晚报

人物:宁光雅

荣誉:“阜阳市道德模范”“全国科技先进个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曾获“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奖”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确定306人为第一批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人员。其中,阜阳市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社长宁光雅上榜,为我市唯一。
  
  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土专家”的?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勤钻研,研发了20多项专利
  
  一提起宁光雅,当地人都知道他是农机界的“大能人”。鲜为人知的是,他多年来对农业、农机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1987年,20岁的宁光雅从市农机校毕业后,靠着父亲东拼西凑的1500元,在宁老庄镇集上开了家农机维修门市部。尽管只有20多平方米,但这成为他农机事业的起点。
  
  “我父亲在柴油机厂上班,刚入行时,我都是跟在他后面学习。”宁光雅说,新型农机具不断投入使用,对农机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为了了解农机的构造及原理,他购买了很多有关农机具使用、维修、保养的书钻研。
  
  为了学习,他时常会去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身上没钱,我就带着馍,住1元/晚的‘干店’。”宁光雅说,“干店”类似旅店,但要自带被褥,只有一间小屋子、一张空床、一盏灯,“经常是凉水配着馍吃。”
  
  渐渐地,宁光雅通过学习获得了高级技工证书,还先后研发了玉米收割根部截断装置、农药深度喷洒机、易调药农药喷洒机、侧臂伸展式农药喷洒机、农田喷药装置、掏井装置等20多项专利。
  
  抱团干,成立合作社、培训中心
  
  多年的农机服务工作,让宁光雅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农机经营者想发展,要联合起来“抱团取暖”。
  
  2007年,宁光雅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农机人员,成立了颍泉区的第一家农机专业维修协会。接着,在当地农机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他注册成立了老雅农机专业合作社,并被推选为理事长。他推出“菜单型、保姆型、流转型”三种托管服务模式,实施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维修、统一存放,走出了一条农民与合作社双赢的路子。如今,合作社社员600多人,“机机有事做、人人有活干”,每年完成机耕机收等各类作业10万余亩,社员人均年收入5至10万元。
  
  为提升社员技能,宁光雅还创办了颍泉区第一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期间,他带领技术骨干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厂参加培训,到洛阳拖拉机厂学习维修技术,建立了厂方与维修网点间的密切联系。
  
  2013年,宁光雅把原来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扩展为“新型农民科学知识培训中心”。通过培训,12人取得了高级技工证书,60人取得了中级技能证书,83人取得了初级技能等级证书。结合多年的实践和培训经验,他还编写并出版了《农业维修使用保养教材》,发行量10万余册。

  不仅要深入田间地头苦干
  
  还要学会技术巧干
  
  记者:您有着20多项发明专利,还记得第一件发明吗?研发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宁光雅:我记得,第一件发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圆盘耙。那时,我家用四轮拖拉机耕地,泥土被翻起来后,需要再耙一遍,将大块的泥土弄碎便于播种。为了更好地将泥土弄碎,耙上面需要站一个人增加重量。有次,我姐姐站在耙上,一不小心跌倒,脚部受了伤。
  
  当时,我就想着发明一个设备,在犁地的同时将泥土耙碎。我找来了钢管、电焊机等,思索着将设备装在车轱辘一侧,这样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犁地、耙地,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后来,我不断创新改善,不仅获得了专利,还投入生产卖出去了几百台。
  
  合作社不同于企业,做研发没有资金支持的,纯属个人投资、个人爱好。研究成功了可能会有一些收益,大多数是没有的。但研发需要不断试错,购买一定的设备设施,甚至远赴外地参观学习。因此,至今我没有成立研发团队,完全是凭着自己的个人兴趣来做。
  
  记者:这些年,从一名普通的农机维修人员到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土专家”,您觉得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宁光雅:农机维修工作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我认为勤劳、肯动脑是最重要的。我的绰号叫“老雅”,我工作后不久就有人开始这样称呼我。因为经常风吹日晒,我的脸黝黑黝黑的。再加上,维修农机需要经常趴跪在地上,衣服、手上沾满机油是常态。穿着老旧、人又很显老,“老雅”的绰号就这么产生了。农机维修人员是为农民服务的,需要深入田间地头勤劳肯干,像老黄牛一样。但在新时代,农机维修人员不仅要苦干,还要学会巧干。在使用过程中,农机人员要善于发现农机的不足,并想办法去改进。
  
  记者:我了解到,工作之外您还时常做公益。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
  
  宁光雅:我第一次做公益是在2003年。那年爆发了“非典”,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捐赠了一些物资。当年,阜阳又出现了干旱天气,我还捐赠了40台喷灌机,总价值2万多元。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坚持做公益,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老党员等,还时常走进敬老院、困难群众家中,捐资捐物。去年,我入选了2020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表彰名单。这是对我公益工作的鼓励和肯定,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记者:未来,在农机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您有什么计划?作为市人大代表,关于我市农业发展您有何建议?
  
  宁光雅:如今,市里提出了力争3-5年时间,把高油酸花生产业打造成我市支柱产业。我正在研究花生的播种、收割等机械,准备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此外,这些年来,我了解到农村土地零散破碎,农户耕作成本高,种粮主体老弱化、产出效益低下,这已严重阻滞粮食的产量提高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加强农民承包土地的并块、整合工作,尊重农民的基本诉求,逐步实现耕地由碎到整,由原来的一户多地、分散耕作到一户一地、集中耕作,或大面积合并耕作,并实现机耕,降低耕作成本,减少田埂、水渠、荒废地、闲置地,硬化田间生产道路。这样的话,最终可以实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能耕”。
  
  未来,希望带领社员发展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朝着现代化农业方向前进,为阜阳的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