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九旬老人杨克良的峥嵘“税月”

2021-4-22 09:35| 编辑: 刘黎 | 查看: 1928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颍东区税务局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日前,记者跟随颍东税务局部分青年干部一起,走访了原阜阳市(县级市)税务局的退休干部杨克良,听他讲述新中国成立初阜阳地区的那段红色党史税史,铭记共和国第一代税务人激情燃烧的难忘“税月”。
  
  背着钢枪下乡收税
  
  1931年,杨克良出生于利辛县(当时隶属于阜阳地区)胡集乡杨寨村一个贫寒的家庭。因为家境困苦,16岁那年,杨克良便到颍上县江口集打长工。
  
  1945年春季,杨克良受共产党的影响,加入贫下中农协会成为一名民兵。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第二年被调入插花区税务所任稽征员。从那后,他就在税务系统扎下了根,一干就是一辈子。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当时工作的艰难困苦。
  
  “我刚认识杨老的时候,就发现他有个习惯。总是让我带着税款走在后面,和他保持距离,”颍东税务局工作人员谢跃武1996年参加工作,当时已经退休的杨克良被单位返聘,是他工作上的“师傅”。
  
  多年后谢跃武才明白,杨克良的这种习惯源于新中国建国初期。那时候阜阳偏远地区土匪猖獗,稽征员下乡征税时都会配备枪支。杨克良也会佩带枪支,然后将税款放在另一个队友身上,一旦遇到土匪劫道,便由他开枪抵抗,队友及时逃离险境,“那时候就这样,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个人牺牲不算啥。”
  
  杨克良曾先后在插花、胡集、老庙等区(乡)担任税务所长,无论在哪儿,他都腿勤嘴勤,采取多种方法宣传纳税,表彰先进,引导后进。
  
  1963年初,杨克良被调到距离老家仅几里之遥的胡集乡。长期做生意的舅舅得知外甥当了税务所长,当即找到杨克良,希望他和负责收税的同志打个招呼。杨克良笑了笑,认真地对舅舅说:“共产党员当税务所长,就要秉公执法,不然跟国民党反动派有啥区别?我让您少交了,那别人的税款我怎么收?”
  
  杨克良一句话把舅舅说得哑口无言,只得如数缴纳税款。得知新来的杨所长对舅舅这样铁面无私,街道上的纳税户们个个心服口服,从那后没有一个延误缴税的。
  
  为国奉献终生无悔
  
  谢跃武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多年前那段“猪屁股”的故事。
  
  那是在1997年临近春节的时候,谢跃武根据工作安排,到集上一家韩姓屠宰户家收缴屠宰税。
  
  “当时屠宰户跟我说,这大过年的,你家里不买点肉?你别开票了,我也不缴了,给你个猪屁股回家过年去!”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谢跃武,抹不下脸面拒绝韩某的“热情”,就没有开票,直接拎着猪屁股回家了。
  
  第二天,工作认真的杨克良查看谢跃武开出的票据,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怎么少收了一户?带着疑问,杨克良来到集镇上找到了韩某询问。得知韩某送给谢跃武猪屁股的事后,杨克良当即说:“猪屁股是我让跃武买的,这钱我来付。”他按市场价如数交给韩某后,同时按规定收取了韩某的税款。
  
  回到单位后,杨克良第一次对谢跃武发了脾气:“这不是一块猪肉的事儿,你是共产党员,这种违反国法违反党性的事情,怎么能做?”
  
  老人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语,让谢跃武羞得满面通红,“杨老的话,让我受益终生。从那后,无论我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面对什么诱惑,都会想起当年杨老的教诲,提醒我踏实做事,诚实做人。”
  
  “老牛自知夕阳暖,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杨克良用来鞭策自己晚年的一句座右铭。
  
  抚今追昔,杨克良感慨道:“我记忆中最灿烂的时光,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那些同龄人一起,背着钢枪,靠着双腿,重建税收秩序的日子。那段难忘的岁月,如今想起来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如今,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税收用之于民,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希望,年轻人能牢记历史,将红色基因、中国税务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