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光爱心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来到颍东区朝阳老年公寓,打扫卫生、帮老人理发、表演文艺节目、包饺子等。 其中一位60多岁、精神头十足的志愿者一边娴熟地帮老人理发,一边和老人唠嗑。他操着一口东北腔,说话幽默风趣,不少老人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他叫王冠军,说起他手中的理发剪,还有一串故事…… 怀揣理发剪,从城市剪到农村 王冠军出生在沈阳。1966年,他的父亲被调到阜阳青峰机械厂工作,全家随之迁到了阜阳。 “家里兄弟五个,我是老小。”王冠军说,当时父母工资加起来是一个月60多元。理发是每人每次1角多钱,家人每个月光理发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妈说,干脆买个理发剪,我给你们理。” 花5元多买了个理发剪后,一家人的理发任务全交给了妈妈。由于理发剪价格不菲,除了妈妈谁也不让碰。妈妈给家人理发时,王冠军就在一旁仔细看、偷偷学。趁妈妈不在,他拿出理发剪给同学、小伙伴们理发,一来二去就掌握了理发技术。 1977年,高中毕业后,王冠军下放到袁寨公社。劳动之余,他拿起理发剪就在田间地头给乡亲们免费理发,“大伙可开心了,因为那时候很多群众连买点盐都舍不得,都是很长时间才理一回发。”通过这种方式,他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1979年,王冠军返城,住在机械厂家属院。闲不住的他,利用休息日给大家免费理发。“每到星期天,院里可热闹了,老大爷、小孩子,大姑娘、小伙子、搬个小凳子排队理发。” 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街上的理发店多了,找王冠军理发的才渐渐减少。不过那些大爷大妈、老街坊老邻居,还是喜欢找他理。 每年参加20多场爱心公益活动 后来,厂子效益不好,工人们纷纷自谋生路。王冠军也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大院,学习了打印机维修技术,还开了家小公司,生活渐渐好起来。但义务理发一直没断过。 2017年,王冠军认识了阳光爱心公益协会负责人谢尚斌。从那以后,王冠军作为志愿者,经常给那些孤寡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义务理发。几年来,很多敬老院、老年公寓、学校、村庄和社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渐渐的,一些公益组织有活动都会邀请他,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参加,还加入了“爱心义剪”群。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王冠军和伙伴来到阜城各小区义务理发,半天能理二三十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上门服务。但看到居民们满意的笑容,他觉得再累也值了。几年来,王冠军每年参加的爱心公益活动都达20多场,每次理发都在20人以上。为此他已经用坏了两把电动理发剪。“快乐做公益、真心交朋友是我的人生格言。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继续做下去。”王冠军表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