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节约须“用心”

2021-6-23 08:0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5461| 评论: 0|原作者: 马路|来自: 颍州晚报

  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素来对浪费行为抱有一种鄙薄的排斥态度。我觉得,对于任何一样有用的东西,正常的消耗无可指摘,而无端浪费则实在是一种恶行。
  
  幼时在学堂里念书,当念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以为那诗中写的就是母亲田间劳作的情景。更何况,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普遍在贫困线以下,物质的匮乏导致人们根本没有浪费的可能。
  
  这方面我受母亲的影响很深。母亲每日忙里忙外,吃饭也总是等我们吃好之后,最后一个端起饭碗。要是发现谁有剩饭,就会连哄带劝地要他重新“打扫”干净;实在不行,她会把剩饭扒拉到自己碗里,津津有味地吃得干干净净。那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说两句话,一句是“剩碗底,饿半死”,另一句是“吃起搭不起”。
  
  这种注重节约、不容浪费的传统潜移默化,深深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及至长大,我习惯成自然,尤其在吃饭问题上,基本不会无谓浪费。因为我知道,如果那样,经济独立以前我浪费的是父母的血汗钱,我不忍;经济独立以后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血汗钱,我不愿。如今,我在一个国家机关做事,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虽然经济上大为改观,但那种节俭的观念依然不曾有半点懈怠。我一直以为,无论浪费自己的还是公家的财物都是可耻的。
  
  当我离开办公室,我会仔细检查一些电器的开关;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我会走上几步,把那水龙头拧紧;就是打印文件,如果是草稿,我会选择用废纸反面打印……所有这些细小的举动,些微的节约,无疑都应当算是好事,尽管那好处并不能流进我的口袋。但我觉得,终究得对得起自己的心,让它面对浮华的世界抱守一个踏实的轨迹。
  
  当下,国家提倡“光盘行动”,倡导国人树立节俭意识,树立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事实上,这样一种文化浸淫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从未中断过,在人类文明发展愈加进步的今天更不应成为一种“运动”,而应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些雅俗共赏的醒世箴言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人的书斋和视野,只不过在某些历史时段国人往往于不经意间遗憾地将它忽略了。
  
  安全生产界曾有一句著名的口号:“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这说明人的行为准则与生活习惯的紧密辩证关系。诚然,浪费往往是随意的,而节约则须是用心的。只有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溶于我们的血液之中,建设节约型社会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有情怀。这,必得每个人从一点一滴、一粥一饭、一丝一缕的小处做起。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