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李兴武:读书永远有用

2021-6-24 08:39| 编辑: 刘黎 | 查看: 2107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李方达|来自: 阜阳日报

 
  高考成绩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已不是一考定终生,但读书改变命运,知识点亮生活的励志故事一直在发生。6月23日是安徽高考“放榜日”,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兴武回忆自己的高考经历,不禁感慨:读书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
  
  年轻:一直坚持读书
  
  李兴武的中学时代正赶上知识青年下乡。此前,因为政治运动等原因,学校里许多好书被破坏。“没书可看,是那时的一大烦恼。”下乡与贫下中农一起“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按说并没有条件读书学习,但李兴武从未放弃对书本的渴求。
  
  下乡没多久,李兴武就从当地一位小学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那时很少能看到古典书籍,拿到这本书,李兴武如获至宝。无论白天生产劳动多忙多累,到了晚上他都要挑灯读书、抄写笔记。“那时很多人都想看,都要借,自己又想多看反复看,就抄写下来。”很快,李兴武就手抄了一本唐诗。
  
  之后,李兴武陆续接触到《高老头》《德伯家的苔丝》等外国经典名著。每天晚上坚持看书、写日记、写笔记。“朦胧中就有一种信仰——知识就是力量。”虽然当时社会上“读书无用论”一度盛行,但李兴武觉得读书肯定有用,知识很有力量。“越是在读书无用的时代,越有人渴望读书。”李兴武就是其中一员。
  
  高考:体会学习乐趣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李兴武不声不响地报名参加了。因为一直坚持学习,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李兴武顺利通过阜阳地区的预选线。“当年,阜阳地区预选24个人,我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当年高考时,李兴武是所在生产队的政治队长。“高考后就赶紧回来搞小麦冬灌,等于主动放弃了录取。”当年预选上的24个人,只有李兴武一个人没有去上大学。
  
  1979年,李兴武再次参加高考。“这次是下了决心了。”为了备考,李兴武到红旗中学认真复习功课。在红旗中学学习期间,一件件小事让李兴武体会到专心学习的乐趣: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拿给其他文科同学看;用古文写的文章被老师怀疑摘抄了典籍;参加作文竞赛,得了2块钱奖金……
  
  “没有一本书是白读的。”1979年高考后,李兴武被安徽大学历史学专业录取。
  
  大学:看到广阔世界
  
  进入大学,李兴武大开眼界。“那么明亮的教室,可以随意进出的图书馆,随便看、看不完的书……”大学里,李兴武最喜欢的事,就是到图书馆用检索卡找书、看书。“真的掉进了知识的海洋。”大学期间,李兴武读了大量的书。“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也锻炼了成熟的作文治史素养。”
  
  走出大学校园,李兴武依然坚持读书、写作。即便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他也硬挤出时间写了多篇阜阳地区的历史论文,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
  
  退休后,李兴武依然学习不止、笔耕不辍,他孜孜不倦地对欧苏、刘锜、程文炳等阜阳历史名人进行文化研究,陆续出版15本书、共500多万字。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