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全面小康 三塔经验 人乐 村美 产业旺

2021-6-30 18:29| 编辑: 王侠 | 查看: 11650| 评论: 0|原作者: 阜阳日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关雪峰/文 本报记者 庞诚/摄

 

 
  农活有专业机构统一管,小麦长成高价“专供粮”,撂荒地焕发出新生机,土地生金,百姓得了真实惠;老宅基变身“桃花岛”,沟河塘整治后沿线成为风景线,水清岸绿村子美,居民生活在其中,日子唱着过;村子里有幼儿园、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托幼、养老都不愁,生病吃药有家庭医生,孩子上大学有补助,近万名贫困户脱贫实现小康生活……书写全面小康,颍州区三塔集镇自有答案。


  产业升级小镇富
  
  今年午季,颍州区三塔集镇的种粮大户路广海又小赚了一笔。“这几年都是这样,俺们的小麦就是比别人‘金贵’。”路广海种植的是有订单的专供小麦,今年路广海种植的6000亩小麦同周边其他13万亩小麦一起,“乘坐”调运专线,运往千里之外的贵州省茅台镇,由当地一家知名酒企,按照2.25元/斤的协议价收购。
  
  种地收麦是阜阳农民祖祖辈辈的“老把式”,如今也被有头脑、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种出了新花样。路广海不是普通的农民,早在10多年前就做粮食贸易生意。凭借对市场多年观察和对本地农业发展条件的了解,路广海琢磨着在家乡建立起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选址就在三塔集镇周边,“这边交通便利,靠近西湖片区,水质和空气都很好。”当地还有一定的规模种植基础,目前路广海在三塔集镇建立了6000亩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并以“合作社+村委+农户”的方式带动了周边西湖镇、程集镇、三合镇共计13万亩的优质小麦种植。13万亩小麦,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预计今年可为种植农户增加收益约1亿元。
  
  依托农业产业龙头带动,三塔集镇积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财政总投资6500万元,实施建成面积2.13万亩、核心示范区4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实现农田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并成功承办今年的全国、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
  
  统一供种、统一管理,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之外,其他村也在探索既经济又实惠的农事经营方式。
  
  夏收夏种基本结束,三塔集镇徐寨村供销合作社正好趁这段时间忙着把之前收储的秸秆打捆处理。秸秆收储点内,打捆机器和大型运输车辆彼此配合,轰鸣声不停,10多位当地的村民穿梭其中忙碌着。“差不多半个月能全部处理完,拉到阜阳国祯生物质发电厂去。”颍州区徐寨村合作社负责人李国强告诉记者,三塔集镇今年6万多亩小麦的秸秆全部由他们处理。“群众收完麦子不用管了,我们去把秸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现在在打捆处理,拉到阜阳去卖,变废为宝。”李国强介绍,这一季秸秆收储再利用,合作社能得近60万元的收入。合作社属于徐寨村的集体经济,秸秆的回收再利用收入最终会通过分红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再用到村民身上。
  
  除了秸秆处理和利用,徐寨村供销合作社最先尝试的是统一经销化肥和农药,春季田管时统一租赁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午季又租联合收割机帮大家伙收割、播种。“统一收割、播种,一方面是统一规模租赁机器价格更便宜,另一方面也为劳动力在外务工的家庭提供了便利。”徐寨村供销合作社成立一年来,很受群众青睐,业务不断拓展。
  
  除了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各村还根据本村实际,探索合适的产业发展之路。如花园村将村里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林及河岸缓坡处的零散撂荒地整出来,因地制宜发展黄花菜种植,今年已经见效益了。
  
  传统种养殖之外,近年来,工业和物流类项目也在三塔集镇发展得如火如荼。在三塔集镇工业园内,“田三卷馍”的田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已经立项,预计今年即可进场;占地2万平方米的2个农产品加工车间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六家混凝土项目全部正常生产;建有8栋粮食仓储库的福中和粮食仓储项目已投入运营;投资1.6亿元的仁信物流项目年底可建成投产,正常运营后物流作业处理量可达350万吨/年,货运车辆动态集散规模可达7万辆次/年;拐湾村农名工返乡创业园已有8家企业进驻……
  
  为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三塔集镇多措并举增强村民和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心。一方面让思路开阔、敢于担当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同时对每名村干部和村民组长进行绩效考核,以乡村发展成绩为标准,给予村干部相对应的绩效奖励;另一方面,鼓励村与村抱团发展,利用每个村现有产业,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同时鼓励村民和村干部入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三塔集镇集体经济和乡村发展基础得到了长足发展。2020年,全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30万元的村有9个,30-50万元的村有6个,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村有2个。
  
  环境整治乡村美
  
  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收入以后,能做哪些事?除了给村民分红、补助鳏寡孤独,不少村选择把钱“花在刀刃上”——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整治乡村环境。
  
  如徐寨村今年就利用集体收入对村中心的一条沟渠进行综合治理,挖下水道、清物滤水,岸坡绿化……今年夏天这条昔日的“垃圾沟”变得水清岸绿,成为居民乘凉遛弯的好地方。
  
  一到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吴大村西侧的沿河公园每天傍晚都分外热闹。公园另一侧就是成排的乡村新居,两层半的小楼房、精致的小院,幼儿园就坐落在房屋群中。一到傍晚,村民们吃过饭就会来此度过悠闲的幸福时光:孩子们在连廊、小亭子里嬉戏打闹,老人们用健身机器锻炼身体。晚饭后,还有几支不同的广场舞队伍在路灯下踏歌而舞……
  
  公园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个废弃的旧学校。2016年,吴大村村民理事会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对此地进行综合整治。建污水处理厂、修路、清理沟塘,让废旧地变了模样。同样的做法,2018年,该村对已经空心的几处旧宅基地进行复垦再改造,之前被寨沟包围的老宅基摇身一变成为曲径通幽的“桃花岛”。
  
  周赵村,对六个挨着的旧塘子治理改造,使之成为有名的“六联塘”风景线。沿着六联塘一侧,周赵村建设了新农村新居,村民的居住地美得像景区。
  
  在三塔集镇,走着走着就容易“误入桃花源”,因为类似吴大村、周赵村的美丽乡村一个挨着一个。全镇规划14个中心村,成功申报13个省级中心村,建成并通过验收9个,中心村配套建设卫生室、幼儿园、农民文化广场,水、电、路、网及绿化亮化一应俱全。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为群众服务,限地价限房价,加强资金和质量监管,确保中心村建设符合村民意愿不走样。
  
  多年来,三塔集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仅“十三五”期间就投资水利工程1.2366亿元,新建桥涵218座,新打机井330眼,发展低压灌溉8000亩;投资1.9173亿元新建改建道路186.7公里;建成阜地河公园、栖凤花园2处。全镇255个自然庄纳入全市人居环境整镇推进工作,完善道路、实施给排水工程、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集镇绿化亮化及杆线整治,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三塔集镇还于2018年荣获阜阳市首届“十佳美丽集镇”称号。
  
  民生改善村民乐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施策、脱贫攻坚,让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跟得上队。
  
  73岁的刘克珍也住进了新房子。“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日子好透了!”坐在宽敞的新房子里,刘克珍时常会觉得像做梦一样。“原来我有病、孙子孙女上学,家里困难得很。”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刘克珍一家从老人看病、大人就业到小孩上学,都受到了照顾。刘克珍因患冠心病在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做搭桥手术,几乎没花到什么钱;儿媳妇在村日间照料中心上班,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孙子孙女读高中、上大学,受到“雨露计划”支持,家庭负担部分大大减少。如今,孙子孙女也都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往家里拿钱的多了,日子好过了。”
  
  “我高血压又过敏,还非得吃这种药。”近日,吴大村脱贫户刘金芳到村卫生室里领了6盒治疗高血压的药,总共花费6元钱,“这药到药房买38元一盒。”刘金芳并不是固定吃某一种药,每隔10来天,家庭医生就会到家里来为她测量血压、做基础问诊,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最近就吃这个,一定按时吃药。”家庭医生的嘱咐,刘金芳记得特别认真,“国家政策好,有人问咱哩认事。”不仅病情有人问,收入更有人放在心上。说起刘金芳家里的情况,吴大村两委委员赵孟龙了熟于心,“脱了贫,就得想着奔小康。”做着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刘金芳每个月有800块钱的收入。
  
  产业扶贫、雨露计划、健康扶贫……通过一系列精准组合拳,三塔集镇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截至2020年底,三塔集镇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583户884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11.86%降到0%。全镇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各村特色产业发展稳定,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除了脱贫攻坚,其他民生保障工作也丝毫没有落下。有序开展城乡低保工作,目前全镇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871户、2910人,低保覆盖率达到3.9%,年度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181.034万元,扎实推进特困供养、临时救助、老人、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补贴救助。此外,全镇建有2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村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镇共有9856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工作,2018年荣获“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表彰。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走上致富路;一般居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成年人有技能、好就业,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