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日在党 终身奋斗

2021-7-6 08:30| 编辑: 刘黎 | 查看: 2192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尚原野|来自: 阜阳日报

   
  姓名:李秀英
  
  党龄:63年
  
  工作单位:阜阳市印刷厂退休职工
  
  6月23日,阜阳市“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结束后,回到家的94岁老党员李秀英,把从会上拿到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与1951年颁发的“治淮纪念章”放在一起,作为永久的珍藏。70年前,她作为农业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胸前就戴着这枚“治淮纪念章”。
  
  那是1951年国庆前夕,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工作人员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介绍李秀英,毛主席微笑着向她点头:“知道知道,你们的工程完成得怎么样?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完成得很好,今年汛期已经发挥作用。”李秀英一边回答,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治淮工程纪念册》请毛主席签名。这张毛主席坐下来给李秀英签名的珍贵照片,至今保存在国家档案馆。
  
  “我家在颍上县新集镇颍河边,1938年黄河发大水,我跟父母一直逃荒到界首,当时就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干一番事业。”李秀英说,1949年初颍上解放后,她积极参加新集镇基层妇女工作。1950年夏天,淮河再次泛滥,她组织带领20多名妇女走上治淮一线。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李秀英家的墙壁上,挂着两排相框,当年她参加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拍摄的照片,至今保存完好。1951年初,李秀英报名参加润河集分水闸工程建设,当时没有运输机械,她一天压断4条扁担,不止一次累倒在工地上。
  
  “那年冬天,站在水里淘沙子、石子,冰碴子把小腿划得生疼,晚上回去两条腿都是麻的,第二天早上还能接着干。”李秀英说,工地上一两万人都在下劲干,她也要拼命干。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全国放映后,李秀英和两位工友的合影登上了《人民画报》和《治淮工农》(创刊号)的封面,这才有了1951年底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难忘经历。
  
  从北京回来之后,李秀英被治淮指挥部、省水利厅安排到蚌埠、巢湖学习水利知识,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1956年,李秀英作为随军家属来到福建南安,担任一家军工企业的车间主任。之后的20年间,因部队调防辗转3个省5个工作岗位,直到1983年从阜阳市印刷厂退休。
  
  “记忆中,妈妈的工作一直很忙,她思想先进、作风扎实,不是外出开会就是作报告,退休以后还被市总工会聘为名誉主席。”李秀英的四女儿冯华说。
  
  “我是一名老党员,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在党一天就要为人民服务一天,60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李秀英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